近日,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明珠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李绍斌接任法定代表人,并由经理、董事变更为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经理,谭建明退出董事行列。
格力零边界芯片累计出货已超1亿颗格力零边界是一家专注设计开发空调等家电的主控芯片和功率器件芯片的公司。零边界成立于2018年8月,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目前,该公司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根据此前零边界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格力自主研发芯片出货量突破1000万颗,截至2020年底,零边界芯片的出货量累计达3800万颗,2021年底出货量累计超7200万颗,2022年底出货量累计逾越1亿颗,实现年均出货量达3600万颗。
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零边界主导的碳化硅芯片工厂于2024年投产,年产能达24万片6英寸晶圆,关键工艺国产化率超七成。
除内部应用外,零边界已将业务领域拓展可穿戴、智慧医疗、新能源与车规芯片市场。其在工业级MCU和功率半导体领域出货量超3000万颗,在国内车规级、工控类MCU市场位居前三。
董明珠屡次回应做芯片质疑
去年12月,董明珠曾在接受采访时宣布:“格力芯片成功了,从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到整个全产业链已经完成了。我觉得最高兴的就是我做这个芯片工厂,没有拿国家一分钱。”
今年2月,在纪录片《格力请回答》中,董明珠再次回应外界对格力造芯片质疑。“大家把芯片看得太神秘!”
有人质疑:做芯片这个险冒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投入500亿做芯片效果如何?董明珠称,我们的短板恰恰是制造芯片,我们有这个能力。
企业如何判断一个领域是否要进入?董明珠说,一个是国家需要,一个是企业本身发展也需要。社会责任和担当,对企业而言就是驱动力,一个不断向着更好更强的动力。
董明珠表示,格力做了亚洲第一座全自动化的碳化硅工厂,整个芯片的制造过程是自己完成的。在芯片工厂制造的过程中,格力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传统的芯片工厂用的环境设备都是进口的,比如恒温状态,而这正好是格力强项。所以我们自主制造了整套系统的环境设备,要比传统的降温模式更节能,而这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董明珠强调,“这个芯片工厂没用国家一分钱,我们自己有能力。这个工厂不仅给格力做了一个样板,也可以为更多的半导体厂提供最整套的环境设备。”
在视频中,格力芯片工厂科技人员表示,“我们只用了388天的时间,创造了整个行业最快的建厂和通线的速度。”该人员指出,该工厂具备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的能力,是国内首个面向智慧生活需求的碳化硅制造生产基地。
格力半导体利润仅次于空调
近期,在格力电器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会秘书章周虎称,格力自2015年进入芯片领域,一期规划产能24万片/年。目前公司芯片产品主要有功率半导体产品以及集成电路芯片,已大规模应用在家用空调产品中,整体自研应用占比约30%,自研芯片也已应用在商用空调、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自营业务中。
2025年6月4日,格力电器在互动平台披露其碳化硅芯片工厂最新进展:已建立SiC SBD(碳化硅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和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芯片工艺平台,部分产品实现内部批量使用,并为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晶圆流片制造服务。
2024年,格力电器在半导体领域有不少突破,拥有MCU、功率半导体和AIoT SoC等系列产品。其中,32位系列MCU芯片已在家用空调、商用多联机、线控器、遥控器等终端产品上实现批量应用,年用量超过4000万颗,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可穿戴设备、家居产品、健康医疗配套、商用大型机组、工业传感、高性能电机控制等领域;功率半导体FRD、IGBT、IPM、PIM等已在变频空调上实现批量应用,年用量超过3000万颗。
根据格力电器2024年财报,其半导体业务收入达150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增长75%;占格力电器总净利润的10.9%,成为仅次于空调的第二大利润来源。
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