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论坛里有个兄弟说被电信误导定了某业务,给大家讲讲如何应对。
运营商割韭菜无非就是自有业务和增值业务,投诉的时候最后一关是工信部,切记几点:不管运营商怎么甩锅给合作方,你就认准他们不放松,一句话,谁收我的钱我找谁,你们和谁合作没关系;省里不给解决就找工信部,工信部叫申诉,反馈到省里省里必须解决;省里给的补偿方案一般是1+1赔偿,坚决不同意,但是不要自己开口提数字,小心人家找公安给你定个敲诈勒索,让他们提赔偿金额,嫌少就不同意,让他们自己加。
说说曾经两个例子:
某信,我们公司装了宽带+电话,电信送了一部手机,和宽带捆绑收费,压根没用过,有一天我没事看了一样话单,发现每个月多了6块钱的增值业务费,收了一年了,投诉到电信,立刻有他们的合作方联系我们,NB哄哄的,说有证据,是我们同意订购的,放录音给我们听,一个女的巴拉巴拉介绍半天业务,问听懂没有,录音里有个男的恩了一声,然后说一个月6元是否订购,男的又恩了一声,连他妈是男的女的都快听不出来了,还说这就是证据,我们直接不理他们,说跟你没关系,我不认识你,继续找电信,这家公司又联系我们,说取消订购,退我们三个月的费用,直接不理继续找电信,这家公司又找过来,态度还挺横,我们直接投诉到工信部,这次服软了,联系我们问咋解决,我们说直接联系我们那个人三番五次态度极为不好,要求辞退。补偿看着办,开始慢慢加,最后给补了2000的话费。
某通,孩子玩手机不知得订购了某增值业务,有点色情擦边球,关键问题是查询业务订购内容,竟然是教育,肯定是这家服务商没有资质或者内容审核不过关,挂靠了别的公司,同样套路,交锋几个回合达不到目的,投诉到工信部,这次除了诱骗订购之外还多投诉一个业务内容与实际内容不符,最终结果某通赔偿三星手机一部,当时市场价大概2800。
除了运营商,其实很多行业都要借助监管力量,老母亲在银行存款到期,被银行骗着买了分红险,银行说的是存款但是利息高,实际是一次性买多少钱的分红险每年分红,多少年之后一次性取出,受益人是我,估计看我母亲好骗,到了春节又上门让我母亲买了一份额度更大的,过了3、4年家里需要用钱去取了才发现取不出来,银行肯定不认账,说这是你们和保险公司签的合同,银行只是介绍,保险公司说合同都很齐全,开始我还想起诉,后开考虑打官司费时费力也不好证明,还是找监管部门,投诉到河南省银监局,理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勾结,针对老年人诈骗销售,银行和保险公司很快找到我,过程一样,讨价还价,我咬死一点,全额退款,并且按银行存款利息全额补利息,对方也不松口,我后来想办法找监管规定了解到银监局下文之后银行15天必须回复解决方案,那就不急了,耗着,后来因为有事要出差经常不在家,和老母亲说好不让步,老母亲好说话,在银监局要求时限的最后一天我不在家给我打电话,考虑到老母亲的身体不想让她再到处跑和操心,同意补偿部分利息算是结束。
针对各行业,很多时候监管部门还是很有用的,国企KPI体系里面监管部门转发的投诉还是比较严重的,就我知道的运营商来说。如果投诉到工信部转到省里解决不好是直接影响KPI打分的,对国企来说KPI就是命根子。
啰嗦半天,希望对电信割韭菜这个帖子的作者有点用处!
赞(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