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成了全球热门话题。 从问答聊天,到搜索制图,都引起了热议。 大家发出惊叹的同时,心底也产生一股深深的隐忧: 以后该如何分辨AI制图的真假? 之前,就曾有人利用AI技术深度伪造了一系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演讲视频,让人难辨真伪。
![]() 更有不少人,已经在用AI技术进行不法的勾当。 比如,利用AI伪造并贩卖淫秽视频。 受害者不仅仅是明星,还有很多网红,甚至是素人。
![]()
![]() 最近的一部新剧,就拍出了令人恐惧的AI伪造技术。 鱼叔连刷几集,瑟瑟发抖。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它—— 《间谍兔洞》 Rabbit Hole
![]()
![]() 这是一部商业谍战剧。 故事一上来,就是各种烧脑的真假戏码。 一家酒吧里,主人公正在观看球赛。 此时,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急匆匆地要求店员换台。
![]() 再三请求之下,电视切换到新闻频道。 正在播报的是,东京股票暴跌的消息。
![]() 男人立马感到大事不妙。 打了个电话,指示抛售全部持股。
![]() 可到了第二天,却发现并没有发生所谓的抛售事件。 看到那则新闻的,只有那个男人自己。 他成了第一个抛售股票的人。 之后,股市动荡,企业市值大跌,损失惨重。
![]() 估计大家猜到了。 这一切,都是利用技术手段造成的。 剧中的AI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实时改变电视信号,干涉手机短信,甚至是完全操控手机。
![]() 这部剧,正是讲述了网络时代下的各种商战黑科技。 堪称一部「网络科技的反面教科书」。
![]() 除了利用深度伪造的假新闻。 剧中还有对各种技术的利用与防范。 比如,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隔墙有眼,不能多言。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 再比如,在线交友。 进门的那一刻,AI就能帮你精准匹配到共处一室的那个人。 你丝毫不会觉得刻意,只会认为是天降桃花。
![]() 还有,大数据。 剧中就拿脸书举例,先是提到脸书大数据技术的初衷。 为了让计算机能根据用户喜好更好预测他们的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计算机模型。 而随着大数据搜集信息的增多,整个模型不断进行优化。 10次点赞后,模型预测准确度超过普通同事。 150次点赞后,准确率超过父母。 300次点赞后,能比用户老婆还要了解他。
![]() 对于洞悉其中技术原理的商人而言,大数据就是财富密码。 他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库等多种渠道,利用那些信息赚钱。
![]() 诸如此类的技术运用,剧里还有很多。 但,技术本身是无罪的,都是为了服务人类而出现的。 出问题的只有操控技术的人。 他们运用技术牟利,甚至用来干些见不得人的行当。 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
![]()
![]() 如果你是老美剧粉,想必已经对这部剧的主角感到眼熟。 没错,他就是经典美剧《反恐24小时》的男主,基弗·萨瑟兰。
![]() 这部剧的形式非常新颖。 时长基本对应故事的时间线。 每集剧情,只讲述一个小时。 一季24集,刚好讲完一天。 精彩的故事加上紧张的叙事节奏,让这部剧火遍全球,成为不少人的美剧回忆。 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那个永远打不死的「小强」杰克·鲍尔。 因此,最近播出的这部《间谍兔洞》,也被不少人视作《24小时》的另一重续作。
![]() 不同的是,这次他要应对的不是恐怖袭击,而是一场「金融商战」。 主人公约翰,专职从事商业间谍活动。 带领一支团队,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操控股票市场、进行企业破坏行动等等。 只要钱到位,什么都能做到。 假新闻、假身份、假信息,统统不在话下。 同时,他还能将手中的技术变成商业谈判的筹码。 预判企业的商业计划,继而渗透小组成员,模糊样本,误导数据,最终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 作为一名间谍,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也格外警惕。 出门只带现金,没有信用卡。 只用一次性手机,上网不超过15分钟。 种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习惯,都是因为他对当下的网络世界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 一旦联网,各种信息就无处遁匿。
![]() 没想到的是,如此小心翼翼的他,还是栽了跟头。 有一天, 他走在路上,一个抬头发现广告屏上正放着自己的照片。 新闻里的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被通缉的谋杀犯。
![]() 他立马回去找自己的团队。 不料刚到楼下,就眼看着一场爆炸在眼前发生。 此时,远处的一个摄像头,静静地拍下了他的身影。
![]() 他转头想去找朋友一问究竟。 朋友含糊其辞,眼神躲闪。 随后看了一眼手机,瞬间满脸煞白。 走上阳台,纵身一跳。
![]() 短短一集的时间,《间谍兔洞》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 而之后的剧情,更有诸多反转,不断挑战观众的烧脑极限。 别说观众被一个个反转绕到头晕。 就连剧中角色都难以判断他人的身份是真是假。 约翰被污蔑杀死的那个人,竟好生生地活在家里。 一直纠缠在主角回忆中的亡父,突然「复活」,成了背后操盘手。 路边平平无奇的路人,扭头变身成心怀叵测的奸细。
![]() 最为讽刺的是,约翰对于网络的警戒,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 为了躲避追查,他隐去了自己的一切痕迹。 但,越是没有痕迹,就越容易被捏造假新闻。 想要洗白自己,只能拿出藏在家里的古董电脑,主动和外界联系。 可见,如今的生活,离开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 网络促进了人们生活的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问题。 这是科技的矛盾之处。 现实中习以为常的一切技术,都有可能对人类造成反噬。 而《间谍兔洞》所做的,就是拉开帷幕,展现科技的可怕一面。 因此,整部剧在不断反转的紧张感之余,又给予观众最真实的惊悚感。 就像深不可测的兔子洞一样,既看不到头也摸不到边界。
![]()
![]() 《间谍兔洞》的故事主线其实并不复杂: 主人公被栽赃陷害,继而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挽回清白。 但特别的是,它用当下热门的网络技术做包装。 老酒装新瓶,同样有滋有味。 而观众的认可,无疑也是剧集质量的最好证明。
![]() 眼见未必是真。 这其实可以作为整部剧的主题概括。 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间谍兔洞》敏锐地抓住了隐藏在现实社会中的症结。 主演基弗·萨瑟兰曾这么评价本剧: 「这部剧向观众们展示了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会怎样操控信息来对付普罗大众。」 就连编剧和导演都公开表示,这部剧里有很强的「现实事件」做参考。
![]() 往大了看,用技术操控信息继而影响股票的事件,华尔街早有先例。 就像之前的数字货币、「滴血检测」等,都堪称金融界的大新闻。 背后,都离不开那些操控技术的人。
![]() 往小了看,案例更多。 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早就不是新闻。 正是在这个技术下,普通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信息茧房,与外界形成天然的壁垒。 又或是陷入「大数据杀熟」的陷阱,成为资本的韭菜。
![]() 更为普遍存在的,则是各种虚假信息。 让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真实度倍加怀疑。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人们对于科技的怀疑与恐惧。
![]() 就像如今正快速进化的AI,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如何规范AI的使用,不让它误导大众,都或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重要命题。
![]() 科技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这部商业谍战剧时能够感同身受。 虚拟网络,早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剧中的惊悚,也并非夸大其词。 它更像是一种警示—— 信息过剩的时代,真相却愈发难觅。
![]()
========== 转网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