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顶流网红,凉凉了。 拥有1200万粉丝的秀才,突然被封号。 据报道是涉嫌偷税漏税。 至今,他本人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 秀才的走红,一开始仅限于短视频平台的中老年女性用户。 他的视频都以农村为背景,配上洗脑的流行歌曲,展示自己的招牌捂嘴笑。 而这套视频又被年轻人当成了乐子,二次创作各种玩梗视频。 和女网红一笑倾城并列为「中老年土味顶流」。 由此,秀才正式爆火出圈。
![]() 关于秀才的讨论中,许多人都提到了中老年女性的情感需求。 甚至不少人惋惜,秀才被封后,阿姨们没了精神寄托。
![]()
![]() 但鱼叔觉得,这种观点掩盖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 「秀才」们是精明的猎手。 情感背后,藏着更大的骗局。 而这样的骗局,还在继续。 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场「诈骗」——
![]() 其实,秀才在直播里几次「露馅」。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骗打赏。 直播PK时,他的语气没了短视频中的温柔体贴。 反而十分强硬,一直朝粉丝要礼物。 还伴随着一首名叫《医药费》的歌唱了起来—— 「医药费,医药费,给我医药费。」 幸好被一旁的主播「一笑倾城」制止了。
![]() PK输了,就甩脸色。 不仅揶揄粉丝不给力,抱怨价值千元的礼物不够份量。 还会把钱形容成「医药费」,调侃对面主播。 「我们家给你送的医药费都是华子(礼物),你给我送了个飞机,还让我干啥。」
![]() 据报道,有多名女粉丝被秀才引导打赏了几十万元。 那么,这样的骗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步,立人设。 在短视频中,秀才温柔体贴,真诚表白。 就像平替版靳东。 「从你走进直播间的那一天起,我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姐。因为我相信一见钟情,我也知道我们的缘分已经到了。」
![]() 这让鱼叔想起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周润发饰演的男主潘知常。 为了能拉近距离,把自己塑造成老年女性的知己。 会在公园里唱戏,制造偶遇机会。 还时常引用诗词,看起来十分文雅。
![]() 潘知常特别懂得如何讨老年女性的欢心。 会诉说原生家庭的不幸,袒露自己的脆弱和无助,激起别人的同情和保护欲。 还会适时吹捧。 先是挑起话头,展开关于「美人」和「佳人」的讨论。 「佳人喜欢男人有脑子。」
![]() 然后,话锋一转,称对方就是佳人。 既夸了自己,又夸了别人。 让老阿姨彻底沦陷。
![]() 第二步,构建亲密感。 秀才的视频内容高度同质化。 先是他的招牌动作。 走着走着,突然看镜头,然后又羞涩一笑。 然后开始对口型唱歌。 仿佛在跟屏幕外的人对视。
![]()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平台上的合拍和抠图功能也加强了这种互动感。 用户只需要导入一张照片或视频,就可以跟秀才「同框互动」。 甚至可以躺到秀才怀里,和秀才结婚…… 更让人产生「一对一」的亲密错觉。
![]() 在之前的假靳东事件中,也是同样的套路。 视频里的假靳东由AI生成,一口一个「姐姐」。 「亲爱的姐姐,我一直给你发信息,你怎么不回我呀?」 「姐姐,你点一下右边的爱心和加号,回复我一下可以吗?」 才让许多阿姨们信以为真,觉得自己在跟靳东谈恋爱。
![]() 第三步,设局要钱。 这些人本就居心叵测,没有真情实感。 等到时机成熟,就开始暴露真实目的。 电影中,潘知常引诱阿姨投资墓地。 谎称墓地十分紧俏,可以轻松倒卖赚钱。 这让阿姨把攒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
![]() 同理,秀才以「线上打赏,线下分红」的方式诱导一名粉丝打赏52万元。 但却出尔反尔,没有兑现分红承诺。 最终,在警方的调解下,只还了几万元。
![]() 来源:极目新闻,下同 这并不是孤例。 另一名给秀才打赏了8万的女士表示,秀才还承诺要教她做视频。 结果也都没有兑现。
![]() 这些受骗女性都去找过秀才本人,试图把钱款追回。 「大妈奔赴千里见秀才」的新闻,相信很多人都刷到过。
![]() 新闻采访到的秀才同乡表示,近期有很多来找秀才的粉丝。 她们并不是全都为了「网恋」奔现。 相反,许多都是去讨债的。 但在最近的讨论中,中老年女性的情感需求成了统一的议题。 她们遭欺骗的事实,就这么被淡化了。
![]()
![]() 一旦开始索要钱财,骗局便浮出水面了。 而阿姨们也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毫无察觉。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阿姨发现潘知常借了钱后玩失踪。 她觉得不正常,四处打听潘知常的下落。
![]() 找到潘后,她本想断绝关系。 但在潘的温柔攻势下,最后还是相信了他。 还带他回家吃饭。
![]() 而现实中,不少粉丝明知秀才犯错被封,但依然站在秀才这一边,恳求平台不要封杀秀才。 「会等着你的」
![]() 阿姨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被骗? 首先,是精神上的空虚。 电影中斯琴高娃饰演的阿姨,虽然有丈夫、女儿,但活得像个隐形人。 丈夫在家只知道看电视,熟视无睹地让她包办了所有家务。 女儿也不愿意陪她聊天。
![]() 当然,她们会在现实中寻求感情的出口,但往往以失败告终。 在美剧《性爱自修室》里。 人到中年的妻子会穿上性感睡衣,暗示丈夫。 但却被拒绝。 「你以为自己还是25岁吗?」 她们活在妻子、母亲的身份里,困于没有激情的婚姻家庭中。 或许已经这么过了十几、几十年。 「秀才」们的闯入和陪伴,让她们短暂地逃离现实生活,找到了久违的热情。
![]() 其次,是对熟人社会的恐惧。 秀才的粉丝大都来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 尤其是农村、县城,都是典型的熟人社会。 她们内心的情感需求,说出来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街坊邻里的谈资。 反而在面对陌生人时,容易敞开心扉。 而相对匿名的互联网世界,同样给了她们安全感。 因此,那些留言才会如此直白热烈。
![]()
![]() 最后,大数据造成的信息茧房让她们沉溺其中。 人看到什么,是大数据决定的。 不光视频,就连评论区也不例外。 就如这两天网络流传的一则视频。 有网友发现,在同一条情侣吵架的视频下面,男性和女性用户看到的评论区是不同的,只能看到各自性别视角的评论。
![]()
![]() 而放在这些阿姨们身上,也产生了同样的效力。 她们的首页,充斥着针对中老年女性的视频。 一个不小心,就会点进「秀才」们的直播间。 继而被大数据判定为此类账号的受众。 如果有打赏行为,更会被平台重点标记、加以维护。 可想而知,她们是不容易刷到曝光骗局类的短视频的。 前段时间那则「72岁奶奶跨省见秀才」的新闻就是个例子。 在年轻人那里,刷到的是针对这种现象的嘲讽玩梗。
![]() 但秀才的粉丝们接收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会刷到质疑新闻真实性的视频,甚至是伪辟谣视频。 然后得出结论—— 老奶奶根本不是秀才粉丝,一切都是有人利用炒作、诋毁秀才。
![]() 甚至可能刷不到秀才的负面新闻。 有些粉丝根本不知道近期的事件,一直在问怎么回事。 因此,很难逃离出陷阱。
![]() 「秀才」们的骗局,不只靠一己之力。 平台作为利益相关者,难辞其咎。
![]() 「秀才」们轻易赚到了钱。 网友们则有了乐子,开始一场整活狂欢。 闹剧过后,中老年女性群体成为最大输家。 她们的情感需求依然是被遮蔽的。 既被骗钱,还被嫌弃羞辱。 每当秀才PK快要输了的时候,阿姨们总是被攻击的对象。
![]()
![]()
![]() 甚至还被造黄谣。 有居心不良之人借阿姨的名义,发各种露骨的留言。 一看就是反串,不是以往秀才粉丝的风格。 但却又广为流传,成了网友们玩梗的素材。
![]() 而秀才被封后,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模仿秀才。 就如网友的戏言,「一秀落,万秀生」。 似乎中老年女性群体的需求得到了重视。 但不难发现,这些网红们只是跟风蹭流量。 一位网红就现身说法。 每条出镜拍摄的模仿视频都会给直播导流两三万人。 让现场观众人数会稳定在30万到60万之间。
![]() 在猎奇的狂欢中,背后的骗局和风险完全被娱乐化了。 甚至变成一种商机。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把秀才和中老年女性的欲望挂钩,只会加重刻板印象。 正中「秀才」们的下怀。 反而与关注中老年情感需求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这也暴露出,我们对中老年人的欲望和情感需求的想象多么匮乏。 仿佛浪漫关系就是全部。 始终离不开性吸引力。 但她们需要的一定是爱情吗? 采访中,不只一位秀才粉丝将这种感情定义成姐弟情。 「自己把他当作弟弟和儿子来心疼。」 反而是秀才误会了。
![]() 来源:澎湃新闻 而在现实中,她们都是立体的生命。 也有多种多样的情感需求和满足渠道。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女主角的邻居就将猫视为自己的情感寄托。 通过养猫来消解孤独。 还会打扮自己,不断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 现实中,苏敏阿姨则选择了独自旅行。 在婚姻中,她一直在照顾家人感受。 每天都如履薄冰。 还被查出患有中度抑郁。 但这样的忍让却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反而要遭到冷暴力和家暴。
![]() 而之后,她选择学车,自驾出走。 这才活出了神采。
![]() 对于中老年女性情感需求的讨论,本质上是让我们看到真实、多元的人。 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拥有追求自我的权利。 如果只用作玩梗嘲笑。 那不是在关注她们的需求,而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猎奇心理。 一个秀才倒下了,还会有下一个秀才兴起。 而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给本已弱势的群体再多加上一层偏见。
![]()
========== 转网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