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令人难过的消息刷屏了。 《老友记》中钱德勒一角的扮演者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去世了。
![]() 10月28日,他被发现溺亡在家中的浴缸里。 警方已排除他杀,现场也未发现毒品痕迹。 他突然地,安静地,离开了我们。
![]() 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友记》都是我的电子止痛片。 十季的陪伴,熟悉带来安心。 你清楚地知道,无论剧情怎样波折。 总会有一个温暖结局,等在一次又一次笑声之后。 也知道无论如何,朋友们的陪伴可以治愈一切细小的生活创伤。
![]() 而钱德勒,就是其中最好笑又最让人心疼的一个。 他以演员真实的人生经历为底色,由马修·派瑞鲜活演绎。 儿时父母离婚,母亲生活混乱,父亲变性后去做了舞女。
![]() 魔幻人生让他失去了安全感与归属感,才时常以讽刺笑话掩饰脆弱。 但更多时候,钱德勒幽默、慷慨、温柔、细腻。 是许多人心中最好的朋友和伴侣模样。
![]()
![]() 遗憾的是,戏外的马修没有像钱德勒那样,拥有足以治愈人生的友谊与爱情。 童年创伤、一夜爆红、再加上意外事故,让他的身心双双陷入痛苦虚无的无边深渊。 几十年内,他都难以自抑地沉湎于酗酒、吸毒、止痛药物成瘾来减少死意。 自救无数次,放弃无数次,与死神熟练地打照面。
![]() 2021年的《老友记重聚特辑》上,他的不佳状态肉眼可见。 反应有些迟钝,还忘记了很多事情。 与记忆中的钱德勒早已判若两人。 如今再看,满是唏嘘。
![]()
![]() 或许是钱德勒的光环太过耀眼,马修的其他角色总是容易被忽略。 出于纪念,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部老片。 它是马修为数不多担任主演的电影。 却帮其赢得了人生中第一个三奖(演员工会奖、金球奖、艾美奖)影帝提名。 而且,片中形象区别于马修以往的所有角色。 或许他的另一面,藏着更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热血教师》 The Ron Clark Story
![]() 此片拍摄于《老友记》完结后的第二年。 彼时,马修企图找寻更多表演可能,便接演了这部严肃题材的电影。 用他自己的话说,拍得相当痛苦。 「太严肃了,整部片子一个笑话都没有。」 不过,虽说题材严肃,但仍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温暖故事。 马修饰演的小学教师克拉克,有着教育上的远大理想。
![]() 在家乡小镇,他的教学成绩早已有目共睹。 但克拉克不满足于此,他想去到更大的城市,挑战更难的教育任务。 于是克拉克背上行囊,离开家乡来到纽约。 在内哈林小学,他接手了一群换过六任老师的严重问题学生。 决心要将他们打造成成绩第一的班级。 「没有人想教他们,但我想。」
![]() 好老师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 不管是经典之作《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 还是更贴近东亚学习环境的《龙樱》《垫底辣妹》。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学生时代遇到电影里那样耐心平视、足以改变一生的好老师。
![]() 而《热血教师》的魅力就在于在相似的教学传奇故事中,塑造了一个更接地气的教师形象。 对此,马修·派瑞自身温和的气质加成功不可没。 比如很多时候面对学生,克拉克更像束手无策的受气包。
![]() 家访时,被各种复杂的家庭背景震撼到连连喝水。
![]() 拉架时,学生吃软不吃硬,克拉克只能卖萌搞定。
![]() 百试百灵的教学神技,也根本不存在。 之前的教学方法,像是改造教室、制定规则、运用集体捆绑法激发责任感等。 在这群捣蛋大王面前,统统失了效。
![]() 学生们日复一日的挑衅和叫板,终于把克拉克逼疯了。 他一时没忍住,摇晃了学生的桌子。
![]() 等恢复理智,他又气又自责。 表现在摇晃伞柄的手上,受挫的委屈溢出屏幕。 各种小细节,沾染着马修独有的表演风格。 本身严肃的教育议题,也有了一抹可爱色彩。
![]() 热情与温暖,是孩子们眼中克拉克老师的样子,也是朋友眼中马修的样子。 《老友记》中菲比的扮演者丽莎·库卓(Lisa Kudrow)在为马修书作《Friends, Lovers, and the Big Terrible Thing》写的序中就提到。 跟马修相处,每天都能笑得很开心。 几乎每个星期至少一次,被他逗得笑到喘不过气来。 《老友记》的经典开头中六人的笑容,也是因为马修的幽默耍宝。
![]() 这份戏内戏外的独特的演员风格也表现在电影中。 片中多处演绎,得益于马修的喜剧表演节奏。 明明没有笑点,却被其加持出一份轻松来。 像是克拉克刚到内哈林小学求职,就遇到上一任老师崩溃离职。 克拉克守株待兔,见缝插针: 「我可以马上开始上班」
![]()
![]() 后期虽被学生气到一度放弃,却又靠着热情很快重拾信心。 一份「你每坚持听课十五秒,我就灌一瓶牛奶」的教学方法,也变成了马修独创风格。
![]() 为了让孩子们熟记美国历史,克拉克将知识点编成Rap现场表演。 你很难从这样的欢乐气氛中,感受到马修拍摄时的苦闷。
![]() 而片中有位学生尤为特殊。 泰尚是班里的典型问题学生。 多次有暴力行为,已经记了两次大过。
![]() 私下跟街头混混搅合在一起,靠偷东西赚零花钱。 多少老师在他身上栽跟头,管教到耐心全无。
![]() 虽然表面纨绔,但其实泰尚本质善良。 他会因为克拉克一句温暖的话就放下拳头。 也会因为老师追来送考卷,而松动态度。
![]() 泰尚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从小被人遗弃,身上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备受忽略。 养母没有话语权,养父酗酒又暴力,每天都想着如何甩掉他眼中的累赘。 他的内心十分渴望被人看到,被人需要,却从来得不到。
![]() 敏感自卑加上从小被遗弃的恐惧,让他不断靠暴力吸引关心与注意。 而被抛弃的命运一次次上演,又让泰尚从心底生出一股不配得感。 所以偷偷赴约补习时,看到克拉克老师与别的学生玩起游戏。 他熟练地失望,默默走开,神情难掩委屈。
![]() 为什么说这个角色特殊呢? 因为他与马修本人的经历十分相似。 马修九个月时,父亲追寻演员梦想离开了家。 五岁时,马修曾被独自送上飞机去找父亲,身上贴着「无人陪伴的未成年人」标识。 他说他记得高空俯瞰下那些所有美丽的灯火,意味着不远处他即将拥有一对完整的父母。 但现实并非如此。 五岁孩童独自远行的恐惧,让被遗弃感贯穿了马修终身。 他从小就乐于扮演取悦别人的角色,娱乐、哄骗、安慰,用笑声换得被需要。
![]() 即便后来他凭《老友记》拿到一周一百万美元的天价片酬,买下能俯瞰城市的豪宅,也填不满无底洞般的失落。 他甚至无法一人独处,从未连续睡足过四个小时,随时随地需要有人陪在身边。 为了填满那个洞,他往里灌入所有自己能想到的东西,烈酒、毒品、药剂。 又花费数百万美元治疗,进出医院和戒毒所的次数不可计数,过程长达几十年。 但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马修作品中的角色,不论是钱德勒还是泰尚,都要比演员本人幸运。 《热血教师》中,正当泰尚的生活因为克拉克的鼓励燃起希望,养父的拳头再次落下。
![]() 但这一次,泰尚不再是孤身一人。 克拉克在垃圾堆里找到了遍体鳞伤的泰尚,将其抱在怀中安慰。 他告诉泰尚,我就在这里,哪儿也不会去。 而这正是马修本人曾经渴望听到,却又未曾听到的承诺。
![]()
![]() 这一段里,马修的表演状态有些笨拙,没有松弛下的机灵劲儿。 不知道,这是否和他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有关。 唯一算得上的安慰,是这部作品到底成全了他首个影帝提名。
![]() 马修的离开,让人再次感慨于喜剧演员们的双面人生。 作品中,他们留给观众的是温暖治愈的力量。 生活中,却忍受着长期不为人知的痛苦挣扎。 这种反差让人看到演员在表演上的敬业,也愈发痛惜他们真实人生中难以愈合的伤口。 《死亡诗社》中「船长」的扮演者罗宾·威廉姆斯,是泰斗级的美国喜剧演员。 所获奖项不胜枚举,却最终在家中自杀身亡。
![]() 相当一部分卓越的喜剧电影人,诸如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等。 同样常年忍受精神折磨,饱受抑郁困扰。 「我的人生是一系列毁灭性的绝望——金·凯瑞」
![]() 其实,听到马修去世的消息之后。 我出于观众的「自保」心态,一直刻意地将其与角色隔离开来。 企图保留他带来的快乐,略去他沉重的死讯与被扒开来的痛苦人生。 但再看他的作品,又带来不同的感触。 那些笑声非但不会因他们隐藏起的悲伤而变得孱弱,反倒透出更为坚实的可贵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作品,是生命消陨也熄不灭的火。 索性与其一起轻轻和声,送我们的朋友安心远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