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网络断案」成为了一个现象。 从杭州许国利杀妻案,到吴谢宇弑母案,无不引起全网讨论。 同时,真实罪案题材在影视圈也很火。 网飞就连出N部,稳稳拿捏流量密码。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网上讨论还是影视改编,很多都聚焦于凶手,分析他们的经历,挖掘其人性复杂面。 例如许国利、吴谢宇,都有数篇深度报道文章。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被人用来给凶手洗白。 网飞的爆款剧《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就因此遭到批评,被吐槽美化连环杀人犯,忽略了受害者。 反而导致这个杀人、食人的恶魔在全球「圈粉」无数。
![]() 而最近的一部新剧,就转换视角,带来不一样的解读,拿下豆瓣8.5的高分。 给我们带来更深度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漫长的阴影》The Long Shadow
![]()
![]() 约克郡开膛手连环杀人案,已经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 因为案件的确够残酷。 从1975到1980年这五年时间里,凶手连杀13名女性。 他先锤打受害者的脑袋,然后对准受害者的腹部,连砍数刀。 手段十分凶狠。
![]() 还把警方耍得团团转,让抓不到凶手的警方只能在媒体上喊话。 「我恳求你投案自首。」 这不仅让警察尊严扫地,还导致社会上人人自危。
![]() 直到多年后,约克郡开膛手才落网。 在没有死刑的英国,他被判处无期。 2020年,在狱中死于新冠。
![]() 而这部剧虽然也以该案件为主,但却没有聚焦于凶手的故事。 而是看到案件中,被忽略的受害者。 当时,英国的失业率不断增高,而生活成本却不断上涨。 为了养家糊口,许多女性都被迫成为妓女。 受害者威尔玛就是其中之一。 她和丈夫要养育五个孩子。 生活已经入不敷出。 而雪上加霜的是,还收到了法院传票和欠款账单,需要赶紧还钱。
![]() 经济的窘迫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只能靠做妓女赚钱。 而每次接客的时候,威尔玛只是攥紧手里的钱。 然后面无表情,默默忍受。
![]() 接客场景则在不断变换。 一开始时,出于安全考虑,她在自家车里接客。 虽然环境算不上多好,但起码安全干净。 而随着次数越来越多,会直接上嫖客的车。 已经不再考虑安全问题,只想赚钱。
![]() 威尔玛不断压抑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当作赚钱机器。 还完了钱,威尔玛也决定金盆洗手,不再从事性工作。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就在新生活开启之际,威尔玛却被残忍杀害了。
![]() 而在事实还未调查清楚之前。 只因为案发当晚,威尔玛走的那条路在红灯区,时间点恰巧是晚上。 所以,就被警方和目击证人认为她还在做妓女工作,进而把凶手定义为「妓女杀手」。
![]() 为了尽快破案,警方还将不实消息传给媒体,大肆宣扬受害者是妓女。 这给威尔玛的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 而且他们还无从反驳,找不到任何证据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这是连时间都无法治愈的。 直到威尔玛儿子长大后,都没有走出来。 「我们不是幸存者,只是活着。」
![]() 不止威尔玛家属,许多侥幸逃脱的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都遭到了二次伤害。 案发后,有的受害者连续三年都不敢出门。 有的出现PTSD,伤口处总是感到幻痛,过得生不如死。 有的甚至不愿承认自己被袭击,感到羞耻。
![]()
![]()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漫长的阴影? 最直接的当然是凶手的凶残。 而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同样助长了凶手的气焰。 一方面,警方内部有着浓重的厌女情绪。 因为几名受害者都做过妓女,所以警察们根本没把这起案件当回事。
![]() 还会羞辱身为妓女的受害者。 在一起妓女被嫖客殴打的案件中。 警察只把被打伤的妓女关起来。 一边羞辱她,一边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
![]() 却不去追捕那个打伤她,而且疑似是凶手的嫖客。 显然,他们觉得妓女不配得到正义。 这就导致案件迟迟没有进展。
![]() 而且还让受害者被污名化。 即便侥幸逃脱的受害者否认自己是妓女,但警察们还固守己见,指责受害者在说谎。 然后冷冰冰地进行审讯。 要求还沉浸在恐慌中的受害者回忆案发时的所有场景。 却没发现, 案发时受害者还怀着孕,根本不可能去当妓女。
![]() 当然,会有人说受害者也可能撒谎,警察的不信任也是有理由的。 但警察同样不相信同事的判断。 当有警察提出受害者可能不是妓女的时候。 男领导不以为然。 在他的想法里,只要晚上出门,那就不是正经的女孩。
![]() 警方甚至主动替凶手洗白。 在凶手杀死一名16岁的女孩的时候,警方终于意识到凶手的目标不是妓女。 但依然没发现调查方向错了,反而把这起案件称为凶手犯下的「错误」。 仿佛之前犯下的案件都是「正确」的。
![]() 这样的行为和言论就如长大后,威尔玛儿子所说。 「她可能做过各种各样的事,而关键是警方从没费心核实过。那些负责的人,他们更注重于找出凶手是谁,甚至都懒得了解妈妈是什么情况。对于其他女性来说也是如此。」
![]() 讽刺是,在面对嫌疑人的时候,警方却展现出了难得的「人文关怀」。 由于嫌疑人是嫖客,警方专门要求在问话时,避开嫌疑人的妻子。 「我们可不想让这些男人难堪。」 而直到案发五年之后,警方才承认这不是针对妓女,而是一场针对女性的无差别连环杀人案。
![]() 另一方面,大众同样存在偏见。 一次,在跟警察去酒馆寻找凶手的时候。 民众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受害者。 这让受害者饱受折磨。 「所有人都知道开膛手只攻击妓女,也都知道开膛手袭击了我。而我是不是妓女已经不重要了,我被打上了标签。」 就如网友所说,「约克郡屠夫的屠夫不是单数」。
![]()
![]()
![]() 这不仅是一部犯罪剧,还借案件撕开了当时英国社会里的女性困境。 女警察会遭遇职场歧视,总是被边缘化。 在想要了解案件细节的时候。 被男上司直接拒绝。 「如果我们有你需要知道的事,能帮上忙的,我们也会告诉你。」 言外之意就是在说女警察帮不上忙,知道了也没用。
![]() 剧中,唯一让女警察脱离琐碎工作的地方,只是让女警察假扮妓女,进行潜伏。 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将女性性化。 按理来说,同为警察的男友应该清楚这只是工作需要。 但却十分不情愿,指责女警察打扮得像妓女一样。 「好让男人开车经过时欣赏你吗?」
![]() 在潜伏结束后。 男友又要求女警察不要卸妆,来场「不一样的约会」。 而男领导也开起了黄腔。 根本没把女警察的惶恐和害怕当回事。
![]() 受害者之一的威尔玛,则被婚姻禁锢。 不仅要独自面对繁重的经济压力,还要为丈夫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买单。 在丈夫坚持去酒吧参加朋友生日聚会的时候。 她清楚两人根本去不起,所以一直劝丈夫不要去。 但没想到,丈夫却一意孤行,撂下狠话。
![]() 更讽刺的是,一开始,威尔玛在跟丈夫商量当妓女的时候。 她当然没得到丈夫的同意。 但在提到他们没钱招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时候,反而立马说服了好面子的丈夫。 在丈夫眼中,钱才是最重要的,即便要用妻子的尊严去换取。
![]() 而对于广大普通女性来说,她们的权利被忽略了。 在凶手迟迟没有抓住的时候,警方没从自身找原因。 反而要求普通女性夜晚不要出门。 还觉得是正常的。
![]() 剧中呈现的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 如今,许多人依然对案件中的女性受害者进行荡妇羞辱。 用「妓女」一词将凶手的罪行合理化。 在许多妓女被杀案件的评论区中,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调侃妓女也是一个危险职业。 「干什么都有危险啊。」
![]() 还有在一起妓女被杀案件中。 因为妓女临时加钱,所以被嫖客当场杀死。 而网友们只是在指责妓女的贪得无厌。 「没有职业道德。」 「严惩无良商家。」 甚至鼓励凶手。 「我支持你,不讲职业道德,就治她,人人都像你一样勇敢,中国一定强大。」 这其实就是在帮凶手甩锅。
![]()
![]()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论调不仅仅针对性工作者,还会扩大化,变成针对女性群体的恶意。 前段时间,44岁农妇被强奸后自杀的事件中。 因为强奸犯扔了150元,所以就被强奸犯的妻子认为是一桩「买卖」,不承认是强奸。 而剧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凶手同样在案发现场扔钱,这让无辜的受害者遭到警察的羞辱。 「要么你是去卖淫,要么就是从一个要招妓的男人手里偷钱。」
![]() 说到底,这场荡妇羞辱是凶手和社会的共谋。 而「约克郡开膛手」和各类连环杀手的称号都在不知不觉中,让大众只看到案件的猎奇性。 只关注凶手的杀人数量,凶残程度...... 早已忽略了对错之分,同样也忽略了受害者的痛苦。 但就如剧中,受害者母亲的灵魂发问。 「为什么非得要用那个该死的代称?」 比起「约克郡开膛手」,或许我们更应该记得他的真名「皮特·威廉·撒特克里夫」。 他不是恶魔,而是一个普通人,更是一个罪犯。 如果无法破除偏见,剧中的犯罪细节只会变成一遍遍的现实重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