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7名轮奸案嫌疑人近日获得保释,出狱后竟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大批粉丝为他们举行集会庆祝,7名嫌疑人乘坐敞篷车游行30公里,车上挂着“欢迎兄弟回家”等横幅,甚至特意从警察局门前经过。
视频传到网上后,激起强烈反应,警方23日以违反保释条件为由对其重新进行抓捕,但只抓回4人,另外3名轮奸案嫌疑人已经外逃。
此案源于2024年1月7日在卡纳塔克邦哈纳加尔警察局管辖范围内发生的一起轮奸案,当时有19名男子涉嫌在一家旅馆绑架并轮奸一名26岁的女孩。因为受害人与一名卡车司机有跨宗教关系,警方起初拒绝受理,直到1月11日才立案调查。
受害女孩者受到很大的社会压力,一度被迫撤回投诉,但后来她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19名嫌疑人才被抓捕。但此案的调查依然存在困难,因为受害者在法庭上难以明确识别嫌疑人。
印度对强奸案的审理低效漫长,12名嫌疑人此前已获准保释,另外7人于5月20日获得保释。这些人一出狱,就受到大批朋友和“粉丝”的“热烈欢迎”。他们开着大量汽车和摩托车游行30公里,车上挂着“欢迎兄弟回家”的标语,一路高呼口号,甚至在警察局门前游行。
这个“胜利集会”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公众愤怒,之后警方被迫采取行动,以违反保释条件为由重新进行抓捕。然而只抓回4人,另外3人已经在逃。警方表示正在对3名逃犯进行追捕,还扣押了两辆参与集会的汽车。
当地妇女联盟决定于24日举行抗议集会,要求逮捕参加庆祝活动的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并非孤例。印度社会对性犯罪的“宽容”早已不是新闻。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后,尽管印度政府修改法律、加强刑罚,但司法执行依然滞后,许多强奸犯仍能轻易获得保释,甚至出狱后继续犯罪。
为什么印度社会会出现如此令人咋舌的现象?
首先是司法体系的溃烂。
印度强奸案审判周期漫长,证据收集困难,加上腐败和低效,许多案件最终不了了之。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数据,2023年印度强奸案定罪率仅为27%,大量嫌疑人逍遥法外。
其次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作祟。
在印度部分保守地区,女性仍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受害者往往被指责“不自爱”“穿着不当”,甚至因跨宗教关系而被污名化。
而施暴者,尤其是群体性犯罪的参与者,反而可能被某些群体视为“捍卫传统”的“英雄”。
还有就是,政治与宗教的扭曲庇护。
印度一些地方政客和宗教领袖,为了巩固选票或维护“社区荣誉”,不惜为罪犯开脱。2018年,北方邦一名议员甚至公开宣称“强奸案是双方自愿的”,引发轩然大波。
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恶劣的事件,时刻标榜人权的西方却出奇地“安静”。
西方媒体对印度的“民主滤镜”仍在,即便报道,也往往轻描淡写。
相比之下,印度国内的女性权益组织反而更加激烈地抗议。5月24日,当地妇女联盟计划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严惩所有参与“胜利游行”的人。
但问题是,这样的抗议能改变什么?
事实上,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绝非个案,而是整个社会结构性问题。
法律可以修改,但文化的改变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如果印度社会继续纵容这种“罪犯变英雄”的荒诞剧,那么所谓的“世界最大民主国家”,恐怕永远无法真正走向文明。
或许,只有当印度的司法体系不再瘫痪、政客不再庇护罪犯、社会不再苛责受害者时,这个国家的女性才能真正获得尊严。
否则,类似的“胜利游行”,恐怕还会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
![]()
![]()
赞(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