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从国内回到新西兰之后,我暂时住在一个广东老乡的家中。回国的时候好吃好喝没有压力体重从70公斤涨到去82公斤,所以回来新西兰之后我就拼命的运动减肥,现在基本上一有空我就去跑步。
老乡的家是在奥克兰的sunnyhills, 房子在山丘上,风景非常美丽,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海边还有海岸对面panmure火车站隔壁的山丘。靠近海边有一条步道,我跑步基本上就是去那跑的,这条步道附近是居民区,很多住在附近的人会过来这边散步,遛狗。
冬天的脚步已经悄悄的到来了,奥克兰早上的温度有8-13度左右。今天我像平时一样,带上护膝,做了一组拉伸动作就准备去步道跑步了,也是跟之前一样计划跑2.4公里路。新西兰驾车是行驶左边的车道,所以走路,跑步还有骑自行车都是靠着左边。我靠着左边跑,一边跑一边留意对向的人,什么种族的人都有,白人,毛利人,岛民,欧洲人,亚洲人(中国,日本还有韩国人我还是能分辨的),每次跑到步道的转角位置都会有一两个中国大叔在那边钓鱼,然后他们就佝偻着静静的坐在钓鱼竿的隔壁,或者蹲在公共座椅的隔壁。在我跑到步道的转角之前,有一对白人年轻女人牵着一只大狗在散步,当她们走到步道的转角的时候那只狗向着那个中国大叔的方向跑过去,并且闻了闻那个大叔,当时大叔正蹲在座椅的隔壁,只是笑了笑,沉默也没说什么,其中牵着狗绳的白人女用力拉着她的狗不让它再靠近, 表情中带着嫌弃,后面拉着她的狗往回走,没有再继续向前走。 当我跑过去的时候,那个大叔目不转睛的看着我跑过去,面部没有任何表情。
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只要跟对方有眼神交流,主动打招呼的基本上都是白人,欧洲人,而且是带着友善笑意的那种,眼神接触后马上避开或者是低下头的基本都是亚洲人,本来我想主动打招呼的心都会被狠狠的浇灭。很多人都说外国人的热情都是表面的,但是起码他表面的热情可以保护自己,温暖别人啊。但是国人很多都是冷漠的回避,或者是一直看着你也不主动打招呼,也许是在等对方先主动打招呼,但是这种一直看着你真的会让你很尴尬。
往回跑的时候我又特意留意了不同国家的人的表情和区别,本地人是大方自信,打招呼会有微笑,懂得沟通,让人心情舒畅。国人腼腆羞涩,畏畏缩缩,永远等待别人主动,显得很被动,很多时候很吃亏!
我突然想起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专制制度社会两千多年,这种保守放不开,不自信,被奴役的基因是不是刻在基因里了?不过这也是在对外国人才会有这样的印象。
前两天我在店铺上班-我们老板是华人,所以请的员工都是华人。店铺有位女同事就分享她当初刚来的时候带她的女同事就经常欺负她,大声呵斥她,还有跟她一起搭班的男员工也是这样对她,并不友善,但是他们跟老板沟通的时候就很讨好,见到供应商的外国人销售代表过来就一副笑脸。
我当时听了就很感慨,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恶劣?对待比自己弱的人就往死里踩,对上就拼命讨好,见到外国人就跪舔。这是不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带给我们的?我们的长鞭是不是还在?不过只是隐形了而已。。关于“崇洋媚外”的质疑: 我分享真实观察,不是贬低文化,也非盲目崇拜。
为何我们常冷漠回避,内心不自信?是历史文化影响。 外国礼貌虽表面,但带来尊重和温暖。 真正自信是面对问题,勇于改变。 欢迎理性讨论,反对扣帽子攻击。
赞(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