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白宫新令震惊国际社会!以色列发文感谢川普 华盛顿宣布制裁四名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其中两位是负责调查驻阿富汗美军涉嫌战争罪的法官,另外两位是授权国际刑事法院授权对以色列总理及其前国防部长发出逮捕令的法官。
川普政府的新决定令人震惊。昨天,华盛顿宣布制裁四名国际刑事法院的四名法官,认为他们对驻阿富汗美军和加沙以色列政府的诉讼程序不合法。
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解释了制裁理由:“我们并非轻率地做出这一决定。它反映了国际刑事法院政治化和滥用权力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不承认国际刑事法院的美国宣布禁止这四名法官入境,并冻结他们在美国境内的资产。这些制裁措施通常针对外国罪犯或政治领导人。
以色列总理在社交网络X上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感谢川普总统。您正确地捍卫了以色列、美国以及所有民z国家抵御野蛮恐怖主义的权利。”
国际刑事法院谴责这种明显破坏其独立性的行为,并承诺全力支持其工作人员履行使命。
美国
川普态度惊人逆转 几个月来,特朗普一直声称只有他能解决俄乌战争,但战局胶着、无人机袭击频繁、谈判无果,让他也感到无奈。
周四,特朗普在白宫用“让两个孩子先打几秒再介入”的比喻,暗示他不打算立即干预:“就像裁判会先放他们打一会儿。”他称自己在通话中对普京如是说,意味着他对战争遥控观望,而非积极调停。
目前,特朗普对是否对俄实施新制裁态度摇摆:担心制裁会让普京更不愿谈判;也尚未批准对乌克兰的新一轮军援,希望战争能自然而然结束,以至于无需援助。
未来几周,他将出席G7和北约峰会,盟友将敦促他对俄乌采取更坚定立场。但幕僚透露,他不太可能支持对俄新制裁。尽管峰会主办国尽力安抚,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模糊态度仍令西方忧虑,或影响停火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比喻之后补充说,他“支持停止杀戮”,但这并未改变他对战争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看法。总体而言,这番言论暴露出他对结束乌克兰冲突的信心不足,也说明他与这场自己曾誓言要结束的战争越来越疏远。
美国
白宫助手已安排 周五川普与马斯克通话 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两位人物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但停战的迹象正在显现。
在与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争论了一天之后,唐纳德·川普总统周四在接受 POLITICO 采访时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
据最新POLITICO报道,白宫助手们努力说服总统缓和对马斯克的公开批评以避免事态升级,并计划于周五与特斯拉亿万富翁首席执行官通话,以促成和平。
“哦,没关系,”川普在与POLITICO的简短电话采访中被问及与这位曾经的超级支持者公开分手一事时说道,“进展非常顺利,从未如此顺利。”
这与川普和马斯克之间在网络上就其“美丽大法案”展开的激烈争斗形成了鲜明对比。该法案目前已提交参议院审议,涵盖了川普总统从减税到移民执法等一系列议程。
由于风险很高,双方的交锋也异常激烈,包括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 (Bill Ackman) 在内的助手和盟友都急忙缓解紧张局势,而马斯克似乎也同意了。
阿克曼在 X 上写道:“我支持@realDonaldTrump 和@elonmusk,他们应该为了我们伟大国家的利益而实现和平。”
美国
川马决裂:两人各有4招可“互相伤害”美国总统川普与亿万富豪马斯克5日公然闹翻,两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间,原本就不稳定的同盟也就此决裂。若这场冲突持续发酵,甚至进一步升高,对美国乃至于全球政经局势都可能造成深远影响。纽时报盘点两人若要报复对方有哪些手段,指他们各握有4招能“互相伤害”。
●马斯克手上有那些牌?
1. 砸钱打击川普与盟友,攻击他的施政。马斯克曾砸下超过2亿5千万美元协助川普当选,如今也完全有能力转头资助反共和党的选举活动。他曾形容川普的税收支出法案是“令人作𫫇的恶法”,5日在他旗下的社交媒体X上,公开抨击共和党国会领X。此外,马斯克也可能拒付原先承诺支持川普的最后一笔资金,金额为1亿美元。
2. 用社交媒体制造麻烦。马斯克5日下午在X发起一项投票,询问是否该在美国成立一个真正代表“中间80%民意”的新政党。截至目前,近200万人参与投票,其中超过八成投“赞成”。有网友发文提议“川普应被弹劾”,马斯克回应“是的。”但目前不清楚他究竟是赞同弹劾,还是附和该则贴文中的其他内容。
3. 将川普卷入争议。过去数月与川普关系密切的马斯克,如今可能反过来制造麻烦,自称握有内幕消息。他5日在未提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声称,川普政府刻意拖延公布淫魔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相关档案,因为川普的名字出现在其中。他写道:“把这则贴文标记起来,将来真相会水落石出。”这番话随即引起民z党议员注意,并迅速附和。
4. 动用旗下企业让政府难堪。马斯克称他要“立刻”让SpaceX的天龙号太空船退役。这艘太空船负责载运NASA太空人与物资往返国际太空站。虽然后来有网友建议马斯克冷静一下,马斯克也顺势找台阶下,表示“不会让飞龙号退役”,但这项威胁已引发强烈反弹。川普盟友、同时也是马斯克头号批评者之一的班农(Stephen Bannon)建议,川普应“在今晚午夜前透过行政命令查封SpaceX”。
●川普可以如何反击?
1. 中止与马斯克旗下公司的政府合约。川普在真实社群上表示,终止与马斯克各家公司(包括SpaceX与特斯拉)的合约,将是“节省预算最简单的方法”。根据资料,光是去年,马斯克的企业就从17个政府机关获得近100项合约,总值高达30亿美元。
2. 调查马斯克的移民身分与用药问题。巴农公开呼吁对马斯克的移民身分展开“正式调查”,并声称:“我强烈相信他是非法移民,应立刻被驱逐出境。”事实上,马斯克是出生于南非的归化美国公民。巴农同时也主张应调查马斯克的用药情况,以及他试图取得军事机密简报一事。
3. 撤销马斯克的安全许可。巴农建议,在调查这位亿万富豪期间,应暂时中止他的最高机密安全许可。不过,川普也可以选择彻底撤销马斯克的安全许可。马斯克之所以有这项许可,是因为SpaceX与NASA合作的政府合约涉及机密资讯。若许可遭撤,马斯克与政府的合作将难以为继。
4. 动用总统权力对付马斯克。川普掌握庞大行政权限,既可签署行政命令惩罚政敌,也能指示司法部等机关发动调查。川普甚至可以终止马斯克力推的一些计划,例如“政府效率部门”,或改变对南非白人的支持,这些都是马斯克优先关注的议题。
乌克兰
乌克兰:俄军动用了400多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 俄罗斯周四晚用400多架无人机和40多枚弹道导弹对乌克兰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在首都基辅造成至少三人死亡。
据乌克兰空军称,该国遭到了 407 架攻击型无人机和诱饵无人机的袭击,这些无人机旨在使防空系统达到饱和状态,同时还遭到了 45 枚俄罗斯导弹的袭击。
法新社引述消息来源说,乌克兰有 13 个地点遭到轰炸,另有 19 个地点被击落目标的碎片击中。
目前还不清楚确切的伤亡人数。乌克兰总统沃洛德梅尔-泽连斯基说,至少有 3 人死亡,49 人受伤。
此前,基辅市长维塔利-克里琴科宣布,在首都多个地区遭到袭击后,有 4 人死亡。
昨夜俄罗斯的大规模袭击在乌克兰各地都触发了空中警报,一些地区报告了袭击事件,尤其是在远离前线的西部地区。
克里姆林宫暗示正准备报复乌克兰之前对其军用机场的袭击。
共同制止这场战争
泽连斯基在社交网络上留言说:"现在是美国、欧洲和全世界通过向俄罗斯施压来共同阻止这场战争的时候了。
乌克兰外长安德里-西比加(Andriï Sybiga)呼吁盟友“尽快”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以迫使其停止战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抨击俄罗斯的袭击针对平民。他称:从战争开始的第一分钟起,他们就在轰炸城镇和村庄,摧毁生命"。他说:“俄罗斯必须承担责任”。
法新社的报道说,自 2022 年 2 月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的轰炸几乎每天都在造成平民死亡。
俄罗斯周五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包括首都基辅以外的几个地区。据总统泽连斯基称,他们袭击了全国九个地区(沃伦、利沃夫、捷尔诺波尔、基辅、苏梅、波尔塔瓦、捷尔卡西、捷尔尼古夫、赫梅利尼茨基)。
俄两个空军基地被炸
乌克兰军方今天周五称,在一夜之间他们“成功”轰炸了俄罗斯境内的两个空军基地,而这距离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军用机场发动大规模袭击还不到一周时间。
乌克兰总参谋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位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军基地至少有三个燃料库被击中,并称,梁赞地区的佳吉列沃空军基地也是如此。
据该消息来源称,恩格斯空军基地是乌克兰安全局(SBU)上周末袭击俄军机场行动后,“剩下的”敌机集中地。
俄罗斯
报复开始! 俄军从不同方向持续轰炸基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新消息,乌克兰空军6日在即时通讯平台Telegram表示,俄罗斯正从不同方向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射导弹和无人机,持续轰炸基辅。
基辅军事管理机构负责人特卡钦科(Timur Tkachenko)表示,基辅多处传出因为建筑物因为坠落碎片和无人机攻击起火,而乌克兰当局正在试图击退俄军的攻击。
特卡钦科指控,俄罗斯无人机对住宅区发动攻击,位于乌克兰米昂斯基区(Solomyansky)的一栋大厦受损。 基辅市长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也证实,至少有另外两区传出火灾。
克里契科表示,基辅的欧波伦(Obolon)的防空系统已经启动,同时警告“对首都的攻击仍在持续。 请躲在避难所!”
目击者向路透社表示,无人机攻击导致一连串的爆炸,至少引发一场大火。
乌克兰军方1日对俄罗斯境内发动大胆、大规模的无人机攻击,轰炸机场,击中俄罗斯41架飞机,对俄罗斯空军造成重创。 而在3日,乌克兰又对连接乌克兰本土及克里米亚半岛的克赤大桥(Kerch Bridge)发动水下攻击。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跟美国总统川普4日通话75分钟,根据川普表示,普京誓言会对乌克兰展开报复。
法国
法国外长:法国“决心”承认巴勒斯坦国,但不会单独行动 法国外交部长巴罗表示,法国“决心”承认巴勒斯坦国,但不会独自行动,目标是带动其他国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参与。
他称,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在承认时将保证巴勒斯坦国地位更具可信度,并强调为加沙未来必须解决哈马斯非军事化问题。
巴罗同时谴责加沙“军事化的人道主义援助分配体系”引发的混乱和暴力。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表示,有条件地承认巴勒斯坦国不仅是道德责任,也是政治要求,条件包括释放人质、哈马斯非军事化、哈马斯不参与新国家建设及巴权力机构改革。
国际社会正加大对以色列停火施压。以色列因应哈马斯10月7日袭击发起大规模报复行动,已致逾546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哈马斯表示准备就加沙停火进行“严肃”谈判。136家媒体和新闻Z由组织发布公开信,呼吁在“完全受保护”情况下进入加沙报道真相。
北约
北约秘书长提出妥协方案 北约秘书长吕特已将一项提案摆在桌面上。该提案规定,到2032年,北约国家至少应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用于国防开支,并将GDP的1.5%用于国防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两项加起来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北约各国将国防开支从2%提高至5%的要求相符。特朗普上任后威胁北约盟友,如果他们的军费开支达不到GDP的5%,美国就不会“保护他们”。
法国和德国已经同意了北约秘书长吕特的计划。而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国甚至尚未达到2014年北约设定的国防支出占GDP2%的目标。
北约国防部长此次的布鲁塞尔会议是为6月24日至25日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做准备。此次峰会的重点将是增加欧洲各成员国的国防开支。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布鲁塞尔表示,他的政府预计特朗普总统提出的要求将在海牙峰会前实现。他说,这是“我们的首要关注点”。
德国
德国国防部长:我们需增加5至6万士兵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曾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对此,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提出折中方案:各国将GDP的3.5%用于国防开支,1.5%用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整体威慑与防御能力。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前表示,若要实现这一新目标,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现役兵力需比目前约18.2万人增加5万至6万人,才能满足防空/导弹防御、远程火力、后勤保障及大规模地面部队等需求。
他指出,目前德国军营与训练资源不足,所以恢复义务兵役制“毫无用处”,需先提升军事基础设施和训练能力,短期内仍以职业志愿兵为主。
周四被问及是否计划在德国生产无人机并训练联邦国防军使用无人机时,德国防长皮斯托瑞斯回答“是”,但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印度
莫迪应邀出席G7峰会 印加关系破冰 今天(6月6日)宣布,他将出席本月稍晚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Kananaskis)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办公室证实,这次邀请是卡尼在与莫迪通话时发出的。
莫迪随后在X平台上发文说:“很高兴接到卡尼总理的电话,祝贺他选举胜出,也感谢他邀请我参加G7峰会。印度和加拿大是两个充满活力的民Z国家,关系深厚,我们会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携手合作。”
这将是卡尼上任以来,莫迪与他第一次面对面会晤,也被视为两国关系破冰的重要一步。
卡尼总理办公室随后证实,双方在通话中讨论了印加之间的长期关系,包括人民联系、商业纽带,并同意继续在执法和安全议题上对话。
印度并不是G7成员,这次获邀参会,象征着印加关系从低谷中逐渐回温。
巴西
巴西总统卢拉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有力代言人,他自本周四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他将讨论国际危机以及巴黎坚决反对的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之间的Z由贸易协定。
尽管存在政治分歧,但两国关系依然保持良好。马克龙和卢拉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联系。但第一个矛盾点是与南方共同市场的Z由贸易协定,且巴黎坚决反对这一协定。
对此,巴西总统用幽默的方式予以回应:“我向马克龙总统解释了我坚信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伙伴关系的战略作用。我即将就任南方共同市场Z席。任期为六个月,我想告诉你们,在与欧盟达成协议之前,我不会卸任南方共同市场Z席的位置。所以,我亲爱的朋友,请敞开心扉,接受与我们南方共同市场签署这项协议的可能性。”
报道指出:卢拉应该能利用特朗普征收关税的风险来试图改变法国的想法。
马克龙回答卢拉说:”我向总统介绍了法国的立场,以及我们希望如何改进目前的协议文本。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战略愿景,那就是建立一个尊重气候和贸易的开放世界。“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是重大国际危机。尽管乌克兰局势紧张,巴西仍与莫斯科保持着良好关系。卢拉最近访问了莫斯科,出席了5月9日举行的俄罗斯阅兵式。在中东问题上,卢拉主张承认巴勒斯坦国,巴西在2010年也是这么做的。
卢拉表示:“正如马克龙总统最近所说的,承认巴勒斯坦国是所有世界领导人的道德责任和政治要求。”
卢拉此次国事访问将持续一周时间,重头戏是他参加下周一开始在尼斯举行的联合国海洋大会。
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