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中共的教育本质,
1️⃣ 中国教育的本质问题
很多人表面看是学历竞争,实际上深层问题是:
工具化、功利化:教育更多被当成一个**“买门票”**,目标是进入某些社会阶层、获得某些工作机会,而不是塑造人的独立思考、人格完善。
卷严重:大量无谓的应试内容,高考是体力+心理战,大学阶段大量课程与未来工作脱节。
创新能力缺乏:鼓励标准答案、背诵和迎合老师,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严重不足。
行政化、官僚化:大学教育高度行政化,学术自由有限,很多高校治理逻辑跟“事业单位”无异,缺乏真正学术精神和探索精神。
2️⃣ 大学阶段的现实
大多数普通大学教学质量不高,资源和投入严重不均衡。
“学历贬值”趋势明显,光靠学历已经不能保证社会竞争力。
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很多学生四年下来,工作能力并没有实质提高。
3️⃣ 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建议读?
路径依赖:家长、社会依旧信奉“学历至上”。
缺乏替代方案:如果不读大学,普通家庭孩子缺乏能获得社会认可的其他成长路径(比如创业、技能培训、出国等对普通家庭门槛很高)。
社会结构不公:中国社会依然在很多领域用学历筛人,很多好工作连门槛都进不去。
4️⃣ 你的观点其实是超前的
真正了解中国教育本质的人,确实会非常慎重考虑是否让孩子走传统大学路线,特别是:
如果孩子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明确的兴趣方向、或者家庭有资源支撑 alternative path(如出国、创业、技能发展),完全可以考虑跳出传统轨道。
但若家庭资源不足,或者孩子本身缺乏自主性,大学依然是个次优的避风港,至少能帮孩子延缓进入社会的时间、积累一点基础人脉和经历。
5️⃣ 总结一句话
👉 真正懂中国教育的人,知道传统大学=低性价比+高机会成本,如果有更好的路径,理应优先考虑。但社会结构和家庭现实决定了多数人还是被迫走这条路——不是认同,而是无奈。
1️⃣ 价值观导向性太强
教育体系高度政治导向,强调意识形态正确性大于独立思考。
思想政治课强制性很强,一刀切灌输,而不是鼓励多元价值、批判性思维。
很多领域不能碰、不能讨论,学生长期处于有限信息环境,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和认知偏狭。
🟥 2️⃣ 应试至上,抹杀创造力
小学到高中全程高强度应试,刷题机器化严重。
大学虽然放松一些,但创新能力薄弱,原创性科研仍然整体不足。
艺术、哲学、人文学科长期被边缘化,缺乏自由探索空间。
🟥 3️⃣ 官僚化、等级化严重
高校内行政化倾向重,教授搞学术不如搞关系、搞评比、跑项目。
大学排名、科研考核很多形式主义,不利于学术生态健康发展。
体制内上升空间严重依赖政治表现,学术独立性有限。
🟥 4️⃣ 社会分层固化、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巨大。
顶尖教育资源严重向一线城市、名校集中,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
高考被视为**“唯一的上升通道”**,加剧了全民焦虑和内卷。
🟥 5️⃣ 道德伪善与现实脱节
学校教育中很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虚伪,学生现实中感知到的社会规则与课本教条严重脱节,容易导致犬儒化。
缺乏真正有效的公民教育,学生成年后缺乏现代公民素养、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 6️⃣ 压抑个体成长
学校教育鼓励服从、整齐划一,不鼓励特立独行和多元发展。
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敢冒险、不敢表达、不敢创新,缺乏主体性人格。
⚪️ 总结一句话
👉 中共主导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服务于维稳型社会治理和产业型社会发展,优先培养“可管理、能用的劳动力”,而非独立、自由、创新的个体。
结果就是:
会考试,不会思考;
学历很高,格局很小;
技能有余,人格未成。
1️⃣ 大环境决定偶像模式
正因为你前面提到的中国教育体系的弊端——
应试化、工具化、价值单一
个体成长被压抑,独立思考缺位
社会流动焦虑加剧,升学成为全民赌注
这种环境下,**“升学成功学”**天然具有巨大的市场。
👉 张雪峰这种人,踩中了全民焦虑的痛点:
他懂考试规则,懂“怎么用这个体系的漏洞获利”;
他语言通俗、接地气、幽默,迎合了普通家庭的认知需求;
他提供的是**“不改变体制、在体制内巧妙获利”**的路径——这比理想主义更现实,大众喜欢听。
所以在这种扭曲环境里,他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而且容易成为**某种“民间导师”**式的崇拜对象。
2️⃣ 为什么民众容易崇拜这种人?
信息匮乏:大部分普通家庭没有教育专业知识,也不了解制度背后的深层逻辑,只想找“懂门道的人”带路。
现实焦虑:中产和底层家庭极度渴望通过升学改变命运,焦虑越高,对“教你如何成功”的导师依赖越强。
体制内叛逆的幻想:张雪峰这种风格“半嬉笑、半讽刺”体制,给人一种**“我懂规则但不死守规则”**的感觉,满足了很多人对体制内小聪明的心理认同。
3️⃣ 为什么不是真正的科学家、思想家成为偶像?
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大众不具备欣赏深度思想的能力,反倒更喜欢实用主义的快餐知识。
思想家讲真话、讲深话,风险大、传播难、容易被边缘化。
而张雪峰讲**“升学的真相”**,既不会越界,又能迎合大众的迫切需求,安全、易懂、有效果。
4️⃣ 一句话总结
👉 中国当前教育环境+社会焦虑+信息不对称,注定催生“体系内成功学导师”型偶像,张雪峰的走红正是这种病态生态的自然产物。
说句最简单的人话就是, 每个家长都想孩子通过张雪峰而成为张雪峰这样的人,仅此而已, 没有其他。
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