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用人性看世界,糊涂人拿人品赌明天。
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在各个领域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压根不会把自己的成败寄托在别人的品德上。
而那些老是抱怨运气不好、总是遇人不淑的人呢,大概率都是拿自己的前途在赌别人的良心。
说白了,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个叫确定性思维,一个叫赌博思维。
01 行为模式比道德更可靠大部分人识人都有个毛病,喜欢听对方说什么,而不是看对方做什么。
这其实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语言是最容易伪装的,行为才是最诚实的。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基本上在成年后就固定了,除非遇到重大变故,否则很难改变。
比如说,习惯迟到的人,不管他给你什么理由,本质上都是时间观念差或者不够重视你;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在大利益面前大概率也不会太靠谱;说话总是夸大其词的人,基本上做事也不会太踏实。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与其花时间去判断一个人的品德高低,不如直接观察他的行为逻辑。
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就像物理学里的惯性定律一样,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人会按照既定的模式继续运行下去。
所以聪明人从来不指望别人突然变好,而是想办法让对方按照原有的模式为自己服务。
当然了,如何通过微观的行为细节来预测一个人的宏观选择,这里面涉及到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等好几个学科的知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02 人性在资源稀缺时原形毕露职场也好,商场也罢,本质上都是一个利益分配的游戏。
而在这个游戏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资源充足的时候,大家都是好人;资源稀缺的时候,人性的真面目就暴露了。
这其实符合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食物稀缺是常态,所以我们的基因里就写入了"竞争求生"的程序。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了,但这套底层逻辑依然在起作用。
升职的名额就那么几个,项目的预算就那么多,奖金的总数是固定的,你多拿一分,别人就少拿一分。
在这种零和博弈的环境下,最容易看清一个人的本性。
平时看起来特别和善的人,可能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捅刀子;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的人,可能会为了一点利益立马翻脸不认人。
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这是人性的必然反应。
真正的高手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会提前设计好利益分配机制,让大家的利益尽可能一致,而不是对立。
古代的帝王术也是这个逻辑,通过制度设计来规避人性的弱点,而不是指望大臣们都变成圣人。
03 财富是检验人性最直接的试金石有句话说得特别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关系了。
金钱这玩意儿,就像一个超强的放大镜,能把人性的优缺点放大一百倍。
从行为经济学来说,金钱激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
一个平时看起来特别老实的人,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面前,很可能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更有意思的是,金钱还有个"阈值效应"。
当涉及的金额超过一个人心理承受范围的时候,他的行为逻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万块的时候他可能还会讲情面,一百万的时候就只认合同了;一百万的时候还能保持理性,一千万的时候可能就会不择手段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商业合作,都要靠合同和法律来约束,而不是靠道德和信任。
不是说信任不重要,而是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是靠不住的。
真正的商业智慧,就是要设计出一套机制,让对方即使想坑你也坑不了,这样大家才能长期合作下去。
当然,如何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规避人性风险,这些都是需要深度研究的课题...
当然了,相信人性不是让你变冷漠,而是让你变清醒,让你看透本质后依然选择善良。
赞(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