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财经领域新闻、分析、综述、展望……之中,大多数都是谎言。
目测谎言率可能接近80%,仅次于政治领域和某些地方的近现代史领域。
其中有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就是对俄罗斯当年“休克疗法”的解读。
时至今日,还有人把当年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跟阿根廷米莱的政策联系在一起。而这两者之间,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
米莱干的事:在私有产权制度相对完善社会中,放开政府管控、缩减政府开支和财政补贴,减税、还权于民。
而当年的俄罗斯:表面上是印钞、加税;而本质上则是:借着建立私有产权的幌子,一群卑劣的精英,完美利用了民众普遍的愚昧和贪婪,通过人为制造恶性通胀,以近乎零代价拿下按人头分配的私有化债券,从而实现寡头垄断。
客观地说,由于极度畸形的产业结构、苏联解体导致的产业链断裂等原因,休克疗法的阵痛期是无法避免的。但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不弱的工业与科技底子,本来应该像波兰、波罗的海三国那样,充其量两三年就满血复活的。
休克疗法的失败,根本不是政策技术层面的失误,而是卑劣人性的结果。
当时最正确的做法,是在按人头发放“私有化债券”的同时,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抵押物向欧美借款,以优惠条件大量吸引外商投资,同时通过减税、放权、优惠信贷等手段,迅速培育国内的私营企业。波兰、波三就是这么做的,在远没有俄罗斯那般丰富的抵押物的情况下,迅速实现了经济转型。
而卑劣的俄罗斯精英们,自然不肯走这种寻常路。他们选择了一手大印钞——用印钞来“抵御”广泛的失业、一手拼命加税——企业增值税率高达28%的奇特招数。以此在短短几年内,就成功实现把卢布加4个0的宏伟目标。
目的就是:通过大通胀毁灭价值链,在归零苏联时期积累的货币财富的同时,让苏联时期仅有的那些有价值的企业半死不活,让这些有丰富资源为价值背书的企业一文不值,方便让特权精英以废纸价收购民间的“私有化债券”,寡头垄断格局就此形成。
看似维护了国家财富主权,而实则仅仅是维护了特权寡头。代价是:大量精英流失海外、数百万年轻女性沦为异国娼妓。甚至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民主化进程的中断,如今的皇俄军国主义道路,与这段历史不无关系。
更大的悲剧是乌克兰。在独立之初的这段卑劣的私有化之路上,乌克兰人除了把俄罗斯人所有的“弯路”都走过一遍之外,更多了一段顽固地坚持对无效国企的疯狂补贴过程,以至于他们的经济转型进程,更落后于俄罗斯五六年之久。这一严重滞后和更严重的寡头垄断与政治腐败,是当年乌东俄族离心的最关键原因,也是如今乌族悲剧的核心源头之一。
![]()
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