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寶貝
級別:俠客 ( 9 )
發帖:897
威望:198 點
金錢:84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5-02-09
|
确实存在一个制作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的地球仪,现藏于英国博物馆(通常指大英博物馆)。以下是关于这一文物的关键信息:
---
### 🌍 1. **地球仪的基本信息** - **制作时间与作者**:该地球仪由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 Junior)和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共同制作,目的是向明朝皇室展示西方地理知识。 - **物理特征**:木质材质,表面以彩漆描绘,直径约58.4厘米,比例尺为1:2100万。球体标注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经纬线,并以中文注明各大洲名称(如“亚墨利加”指美洲)。 - **地理精度**:对欧亚大陆、非洲(包括好望角)、美洲等主要陆地的轮廓描绘较准确,与现代地图高度吻合。
---
### ⚒️ 2. **制作背景与争议** - **西方知识的传入**:该地球仪是明末西学东渐的产物。传教士通过引入地理大发现成果(如哥伦布发现美洲),结合中国工匠的工艺制成,旨在辅助传教。 - **郑和航线的争议**:部分观点(如学者李兆良)认为地球仪可能参考了郑和时代的测绘资料,因其标注的航海细节(如千人大船)与郑和文献吻合。但主流研究指出,郑和船队最远仅达非洲东岸,不可能标注美洲(哥伦布1492年发现),因此地球仪内容实为欧洲地理成果的汉化。
---
### 📍 3. **地理特征与历史意义** - **标注内容**:除基本大陆轮廓外,还包含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详细注释,部分文字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相似。 - **科学价值**:首次以实体球体形式向中国验证“地圆说”,挑战了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
### 🤔 4. **流传与现状** - **流失过程**:清朝灭亡后,该地球仪被倒卖至宫外,后由英国收藏家购得并捐赠给英国博物馆。 - **当前收藏**:现藏于英国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已知最早的中文标注地球仪实物。
---
### 🏛️ 5. **争议与未解之谜** - **起源争议**:部分学者主张其基于郑和时代资料,但因缺乏直接证据(如原始测绘记录),且地球仪明确标注了传教士姓名,学界普遍认可其为中西合作产物。 - **影响力局限**:尽管技术先进,该地球仪在明清并未广泛传播。乾隆时期仍轻视此类“西洋器物”,直至鸦片战争后,地球仪才逐渐成为启蒙工具。
---
### 💎 总结 这一地球仪是明末中西科技交融的见证——欧洲传教士输入地理知识,中国工匠完成制作。它既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地理的早期接触,也揭示了当时中西交流中的文化碰撞。如今,它作为大航海时代的珍贵遗产,静默诉说着全球化初期的历史图景。
以上为AI搜出来的网络信息。但我个人更加倾向的是中国人发现的。理据来自《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由于我自己不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我无法提交完整的证据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