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是一种制度性违规》
——砸窗者、彭宇与U型锁的权力学速写
胡秋林![]()
湖南高铁,一列车因暴雨困于隧道,停电停空调,乘客近乎窒息。一名青年用灭火器砸破车窗通风,被官方通报批评:“行为极其错误,已交公安处理。”
一时间,网络炸锅:“都快被闷死了,还讲规矩?”
但官方态度无比明确:你动了,哪怕是为大家好,那也错了。
于是一个熟悉的气味扑面而来——这不仅是玻璃碎裂声,更是那个老问题的回响: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一、“多此一举型正义”,制度最怕
十多年前,“彭宇案”让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意识到:
扶人可能“自证有罪”,正义,可能引火烧身。
这一逻辑延续至今,逐步发展成一整套社会行为守则:
• 不是医生,别急救,救出问题你担责;
• 未经批准,别砸窗,砸就是越界;
• 不是官方,别发声,发就是造谣;
• 不是你职责,别多此一举。
你以为“违法”是伤害了谁,其实是你不该你动的时候,多动了一步手,未经批准的善良就是越界。
就像这次砸窗,青年救了大家一命,却救得太快,太自作主张,太没有“汇报精神”。他不是车长、不是书记、不是应急响应小组组长,却僭越了制度最宝贵的东西:
“统一步调,集体昏迷。”
二、你砸碎的不是玻璃,是台本顺序
你以为你砸开了窗,其实你砸烂的是剧本的节奏。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1. 事件升级;
2. 领导请示上级;
3. 统一舆论口径;
4. 司乘人员闷晕,昏迷期间大量领导慰问,后经十四亿中国人统一祈祷脱离生命危险,期间跪哭嚎闹的各路人士霸榜热搜;
5. 官方发文:感谢乘客理解支持,并补充说明乘务员已十年没回家过年,父母去世也未能尽孝,家里双胞胎至今未喊上一声爸妈。
但是。
你一砸窗,不仅让空气进来了,还把责任透进来了。
你让“冷处理机制”变热,让“统一哑口令”失效,让体制——无法甩锅。
所以别管你是不是为大家好,制度得先把自己洗干净。
你错在抢跑,你动在未授权,你活成了一个例外,而体制最怕的,就是例外。
三、“U型锁们”,请先照照镜子
这时候,总有一批“网络秩序守护者”出动,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天哪太热”,而是:
“你砸的位置不对!”
“这会造成结构性损伤!”
“不该自己决定,必须等待统一指令!”
他们不是车上的乘客,却坐得比谁都稳;不是制度的主人,却说得比领导还像那么回事。
他们就是我们熟悉的那群——U型锁段位群众。
他们看似民间,实则精神公权化:
你多管闲事,他替体制主持公道;你做了动作,他提醒“要按流程”;你还没发声,他已经写好举报帖。
最妙的是,他们的自我认知永远是“高段位锁具”——
钢筋脑回路,自带警报系统,含监管指南,自动怼人旋转;
可真遇事,他们比谁都靠后,比谁都怂,比谁都安静。
他们锁住的不是别人,是这个社会最后一点本能的善意。
他们不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是为了让所有事慢慢坏掉,直到没人再想做对的事。
最经典的镜头来自那辆高铁:
蒸了三小时桑拿,满车人快闷死,却只有一个青年站起来砸了窗;
他砸窗时没人敢动,砸完后人人拍手叫好;
可警察一来,车厢里立刻异口同声:“是他干的!”
这不是普通人的卑怯,而是一套社会条件反射:
事发时躲在制度后,事后抢着鼓掌点赞,一见风险就迅速划清界限——
“我支持他做的事,但不是我做的事。”
这样的群体,不是乘客,是活体沉默系统。
而这名砸窗青年,不只是砸碎了玻璃,而是打断了他们的默契:
“等死可以,别让我们表态。”
四、正义是噪音,稳定才是主旋律
这不是一个拒绝英雄的社会,
这是一个拒绝未经审批的英雄的体制。
热血不怕无效,怕你自作主张;
正义不怕失败,怕你带坏风气;
拯救不怕危险,怕你没挂号没请示。
它欢迎“集体感动”,不欢迎“个人决断”;
欢迎你事后点赞,不欢迎你当场站出来。
你越过“等候命令”去行动,就是制造一个系统无法容忍的真相:
人在现场,比指令先到了;人性觉醒,比审批更快。
而这,正是他们最怕的“安全隐患”。
五、“话术兵团”:制度的手套,正义的仇人
砸窗事件曝光后,几篇官方口吻文章迅速上线:《砸窗非“英雄之举”》《守“序”方为安》《规则不能为情绪让位》……
看似冷静中立,实则老练得像套话写作软件。他们的论点千篇一律:
• 好心不代表合法;
• 情绪不能凌驾程序;
• 个体不得扰乱秩序。
这些文风温吞,调门平和,却本质上是对正义行动的话术反制。
他们不是在评论社会,他们是在为制度铺台阶、打补丁、抹人性。
这些人不是警察,不是官员,但总是替权力说话、为制度喊冤,温柔地告诉你:
“救人可以,但别太快;正义可以,但得备案;空气可以吸,但得先请示。”
他们不是“御用笔杆子”,那还是抬举了,敬事房不是没有门槛的。
不过从几篇洗地文章的评论区来看,群众倒是给了他们中肯的定语。
套用一句著名台词:“在座的都是垃圾。”
含党量高,含人量为零。
六、结语:请保持昏迷状态
你可能救了人,也可能惹了祸;你可能出于正义,也可能扰乱秩序。
但只要不是你职责内的事,哪怕你做得对,也是错的。
不是你撞的,别扶;
不是你带的,别砸;
不是你负责的,别吭声。
所以,记住一条安全守则:
“若有灾变,请保持昏迷或自我催眠状态,等候组织决定。”
胡秋林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赞(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