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牺牲”成了一种越来越频繁被提及的词。有人告诉你,国家正处于关键转折点,需要每一个人“共克时艰”;有人对你说,为了民族复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要你勒紧裤腰带、不要妄议政策、少提质疑。然而,在这被包装得热血又沉重的言辞背后,我们必须勇敢地问一句:
“你要我牺牲的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政权?”
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因为,一个值得人牺牲的国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愿意为人民牺牲的国家;而一个只要求人民牺牲、自己却稳坐金山的政权,无论它多么高喊“民族大义”,其实质,不过是把人民当成了燃料。
一、国家与政权,本质不同
“国家”和“政权”,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甚至被有意模糊。尤其在集权体制下,统治者喜欢把自己的存在等同于国家的存在——“政权不稳,国家就亡”,让人民误以为支持政权就是热爱国家,质疑政权就是背叛祖国。
但这是一种危险的逻辑陷阱。
国家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包括地理疆域、民族文化、人民构成、经济系统等。它是一个长远而广泛的存在,可以超越一个政权的更替。
政权则是一个具体时期内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组织。它可能是民选的,也可能是专制的;可能是为民的,也可能是掠夺的;可能持续百年,也可能短命数月。
因此,政权可以更替,但国家可以继续存在。就像我们看到许多国家经历了政变、革命、改朝换代,但这个“国家”并没有消失。
二、真正为国家牺牲,往往是为了人民共同的未来
如果一个国家陷入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崩溃等困境时,确实需要部分人作出牺牲,比如军人前线浴血、民众节衣缩食支援,这种牺牲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保障人民福祉,属于集体生存的必需代价。
例如:
二战时期的欧洲抵抗纳粹;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保家卫国;
汶川地震无数志愿者逆行而上。
这些牺牲,有尊严,也值得后人铭记,因为那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一个不屈服的民族生存空间。
三、而政权要求的牺牲,往往是为了他们的权力与稳定
可现实中我们越来越常见的,却是另一种“牺牲”——不是人民自愿,而是被强迫;不是为了共同生存,而是为了少数人稳固权力。
这包括但不限于:
用“防疫”名义无限封控,却不给基本保障;
以“稳定房价”之名让老百姓高位接盘;
为了政绩建造大量面子工程,却让民众背债;
把民众的储蓄、养老金拿去“投资”失败项目;
把任何批评都定义为“破坏稳定”、“危害国家安全”。
他们动不动就说“你要理解大局”、“为国家着想”、“不要添乱”。可真正发生危机时,你牺牲的工资、自由、健康、时间、孩子的未来,却换不来他们哪怕一丝反思或让步。
四、如果政权不愿自我牺牲,它没有资格让你牺牲
这是判断一个政权是否正当的底线:
如果它愿意削减自身特权、公开财政、接受监督;
如果它能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向人民道歉;
如果它能在危机中冲在前线,带头节约、带头降薪;
那么它提出“牺牲”的时候,才可能有点分量。
但如果一个政权吃的是民脂民膏、站在高楼空调办公室喊口号、住着富丽堂皇的官邸、却让底层民众冒着寒风排队做核酸、或在通货膨胀中勒紧裤带,那它要求的牺牲,只是掠夺。
五、人民不是燃料,更不是政权的保险丝
真正健康的国家,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真正成熟的社会,是人民敢于对政权说“不”的社会。
政权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让人民为政权献身。
今天,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频繁要求“牺牲”的环境里,不妨多问几句:
这牺牲是为了谁?
有没有人也在为我牺牲?
为什么总是我在牺牲,而他们永远安全?
如果没有我们,这个政权本身还有存在的正当性吗?
六、结语:当牺牲成为洗脑工具,是时候醒来了
人民不应是燃料,国家不应是幌子。
政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它是服务人民的工具,而不是主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依靠的不是洗脑和牺牲,而是公平、正义和制度保障下凝聚的共识与信任。
牺牲不该成为习惯,更不能成为常态。我们每个人,只有认清这一点,才不会在被“国家”的名义裹挟时,失去自己的尊严与判断力。
当一个政权需要你牺牲时,记得:
问清楚——是为了国家,还是只是为了他们自己。
赞(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