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的股市和经济走势没什么关系。
以前经济好,但是股市不给力。
但是现在好像正好反过来了:股市相对于经济形势来讲,显得格外强势。
加上来自美国的贸易施压,这要是放在2018年,股市会是什么一番情景,不可想象。
现在的A股,其实和美股有点相似,就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股市还特别争气,甚至还不断创出新高。
A股这段时间以来小步慢跑,目前已经慢涨到逼近3500点;
要知道,如果不算去年10月8日的那一个交易日的极端高度,那么现在的A股已经创出了近两年半的新高,也就是回到了2022年年初的水平。
距离上一轮牛市的顶点3700,好像也不太遥远了。
长期的逻辑是,A股在经济全局中的地位,从过去以融资为主导的市场,转变为以融资和投资并重的市场。
简单说,A股要从“融资市”变成“投资市”。
这是2024年的国九条刚提出来的,这可能是股市整体定位和叙事的调整,这种级别的调整,可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遇的。
这句话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甚至到现在,很多人依然低估了这句话的威力,甚至不相信这句话的严肃性。
6月24日,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其实潜台词很简单:股民得赚钱,扩大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这样才能提振消费。
A股目前“一反常态”的表现,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短期的逻辑是,美国在很多方面对中国施压,股市也是一个博弈的重要战场。
这一点我们之前有教训,如果放任股市不管,容易输掉心气,导致人心不齐。
之前股市的地位,可能被上上下下都低估了。
股市的角色,准确来说,其实类似炊事班和政委的作用。
干好炊事班,能顶半个指导员。
一个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重视炊事班的建设。
要用股市的繁荣,来稳定人心,提振预期。
用预期反过来为经济提供支撑。
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经济环境不好一般人意识不到,甚至很多人被裁员了,也会归因于自己不够优秀;
但是股市好不好,那立马就能反映在股民的账户上。
用股市来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当好“炊事班”的角色,这其实是国外一个成熟的经验,美国比我们悟得早、做得好。
美国股市占GDP的比重是180%,而A股市值占GDP的比重是68%。
所以,如果A股的市值来到现在的3倍,也就刚好和美国打个平手。
这么多年来,在资本市场的建设上,美国是师傅,我们是徒弟,我们一直是跟着美国在学。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经典的论述,师傅已经率先违反了,我们作为徒弟的,还有必要继续坚守吗?
在这种大的语境下面,其实我们对A股的看法,可能需要从根本上更新迭代了。
银行股为什么涨?
因为银行股市值普遍偏大,占市场的权重高。
而且银行股长期来看波动较小,又有不错的分红,所以是大长期资金非常喜欢的。
所以,拉银行就是拉整个市场。
从去年开始,大量保险公司设置了规模非常大的私募基金,这些钱都是要投入到股市中的。
当然,美国之所以有拉股市的迫切性,是因为美国老百姓不论是金融资产,还是养老金,都和股市是硬绑定的。
美国人目前将49%的总金融资产配置给股票,创历史最高纪录,并超过2000年创下的48%的前期峰值。
目前我国的这个比例还是个位数。
而房产的比例仍然在60%以上。
A股的颠覆性的变化,可能需要老百姓的资产和股市做更加深度的绑定。
绑定的越深,那么股市就越不能跌。
越不跌,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钱放到股市当中。
赞(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