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教育人要默默积累实力,慢慢奋斗,往往会用卧薪尝胆的典故。
不过我不认为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是什么好的正面典型,而且可行性也不高。
最值得普通人参考,要有忍耐心,要耐住性子办大事的案例,其实是李渊和李密。
注意,李渊李密只是同姓,没有任何亲戚关系。
李渊是天生贵族富二代,门阀起家,
李密则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出身不佳,后来进入了农民军系统中,做了一帮泥腿子的山大王。
李渊起兵后,知道这股农民军是天下反王里实力最强的,于是以根红苗正的二代口吻,写了封信过去,招降李密,让他跟着我干,有肉吃。
李密当时已经是天下实力最强的一支,自然不可能把这封信放在眼里,不仅没有接受,反而回信把李渊喷了一通,大骂你算个什么东西,还要招降我,老子是最强的,我做你大哥还差不多。
李渊收到来信也非常愤怒,本来也想骂回去,但是突然想到自己手头的重要规划和局势:
李渊一家在太原起兵,努力进入长安,守好周边关口,由此可以得到肥沃土地千里,拿下基地。
而李密此时在洛阳,离长安很近,他如果也想进入长安,那搞不好自己就打不过他了。
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李渊把这口气咽了下去,笑嘻嘻回信,说大哥你说的对,天底下谁不知道您是最厉害的,小弟我虽然出身贵胄,但是在大哥的事业面前也相形见绌,其实我们这些反王大家都知道,大哥就是最厉害的天下共主,未来注定是要当皇帝的。
李密接到这封信哈哈大笑,忍不住的喜悦,连最贵族的李渊都称赞自己,说明自己的事业实在是优秀啊,简直人生巅峰,已经名动天下了。
之后李密最大的娱乐爱好,就是和李渊通信,在信里李渊每次都狠狠拍李密马屁,并且告诉他,洛阳城算什么,王世充算什么,宇文化及算什么,在我大哥面前不过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大哥你真的发威,很轻松就可以打败他们。
于是那两年,李密跟中了魔一样,就留在洛阳和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坚决不离开,放弃一切战略部署。
李渊则加班加点,快速行军,进入长安,接管城防,周密部署。
最后结果是,李密确实非常厉害,有本事,实力最强,在前线正面战场硬抗隋朝主力精锐骁果军,自己好不容易积累的家底,和隋朝精锐同归于尽。
而李渊顺利入住长安,发展经济,整顿军队,一跃成为所有反王里实力最强的。
这种忍一时之气,然后默默积累实力,快速忙自己项目的故事,是真的值得参考的。
而且李渊的操作不止这一次,老乌龟非常能忍,占领长安后,他也没有觉得自己天下第一,
他写信给突厥称臣了!
写信也是极为谦虚,把对方一顿夸,说自己长安之主太小了,突厥才是真皇帝,我做您小弟。
所以那几年中原内乱,但是突厥一直没有南下,就是迷失在这种彩虹屁中。
可能是因为李渊晚年昏聩,让此人在中国历史上口碑不好。
但是他中年时候的操作方法,意识,做人态度,是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
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