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没有标准或有标准不执行,造成内卷的尽头是不买保险原创作者:勇说车险/yongchezhizhu2019
![]()
现在各行各业都很卷,慢慢的,人也变得无奈,因为这样的状况,谁也改变不了。所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去争,选择躺平,接受“差不多就行”,甚至吃亏也算了。这就像现在的婚恋市场,你既要有要还要,那我干脆退出,就是网上流传的,男性去责任化,最终结果是玩转了。这种趋势,编者认为可能会在保险行业延续,在车险这块,慢慢地,可能很多人会选择不买保险,就是不买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还是需要买的。因为,这样可以基本避免与保险公司扯皮的情况,万一车辆发生事故,现在市场拆车件非常普及,价格非常低,维修成本比以前大幅降低。或者,退一步讲,即使你买了保险,最后赔你,给你修的可能也是拆车件,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些是我们认为的可能的趋势,当然,这种趋势和整体的经济趋势关系很大。当然,本文,编者主要讲的,不是这些,真正的讲的,是修换问题,以及修换标准的问题。
现实中,现在,保险公司的修换标准,随意性很大,虽然,行业在2023年制定了《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但在高价值配件的修换问题上,很多保险公司依然没有执行。根本原因,保险公司还是为了少赔钱,本质就是缺失诚信,没有契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用了一个替代的狸猫换太子的方案,来规避行业的规范和法律的规定,就是找了第三方处理,很多车主不了解,就被保险公司牵着鼻子走了。事实上,在修换问题上,不能修,就是需要换,不是说那些第三方能修就不用换了,那要规定干什么,你找个第四方第五方,不是所有东西就是保险公司说了算,这明显不合理更不合法。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被保险公司给偷换概念了,现有的规范也好,法律也罢,都是针对正规有资质的维修企业,不是针对保险公司所谓的第三方。或者说,汽车维修企业是为车主服务的,主要客户是车主,但那些所谓的第三方,大部分其实是为保险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是保险公司,而真正的车辆维修是有资质的汽车维修企业,不是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所以,从法律角度和情理上,那些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是无权维修车主车辆的,当然,车主同意并接受的除外,因为车主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受法律保护。鉴于此,事实上,很多时候,车主要求的配件修换问题,其实都是可以更换的,只是被保险公司偷换了概念,给忽悠而已。
比如附图案例中的动力电池,根据《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等无论哪个规范和法律,都规定需要更换处理,但保险公司就是不给换,他们就是套用了第三方,认为他们可以维修,所以,就需要维修。但很多车主没有考虑,第一,那些所谓的第三方有没有维修资质,我们处理的很多案例根本没有资质,我们有个处理的案例中,有家第三方材料还是造假的;第二,那些第三方技术是否达标,我们处理的很多案例,那些所谓的第三方,其实就是一个小作坊,根本没有实质的技术条件,连修复后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事实上,那些第三方是应保险公司而生的,很多他们私下都有利益关系,甚至是利益输送。第三,那些第三方修复,有经过车主的同意吗?我们处理的维权案例中,至少有一半的比例,是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明显侵害了车主知情权等权利。事实上,有些时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或者修理厂接待人员在利用这些中饱私囊,这点,上期文章就有介绍。所以,目前的这种处理方式和流程,本身就是不合规的。编者讲这些,编者可以确定,肯定会有保险公司的人出来辩驳,什么那是低碳,节能,环保。。。。一堆理由,编者只想说,那些损失程度一样,甚至更严重的几百元的配件,你们怎么不去第三方修复了???说白了,这都是借口,本质就是为了少赔钱,以及私下的利益输送而已。
所以,对于车主,在车辆维修时,尽量了解维修的内容和情况,特别是针对高价值配件受损时,务必仔细了解,防止权益受损。
勇说车险:只说保险,不卖保险,答疑解惑,服务大众。敬请关注、咨询!
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