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说历史:九子夺嫡,为什么八阿哥胤祀一定会输?
本頁主題: 说历史:九子夺嫡,为什么八阿哥胤祀一定会输?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我本英雄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235
威望:2011 點
金錢:14693 USD
貢獻:42411 點
註冊:2014-07-04

说历史:九子夺嫡,为什么八阿哥胤祀一定会输?

《雍正王朝》中的胤祀在九子夺嫡中最终惜败胤禛,没当上皇帝,只当上了个廉亲王。

但是为什么明明被大家称为“八贤王”,明明在朝臣中的人缘很好,八阿哥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得到他想要的呢?

因为他既要虚名又要实权,没有真正搞清夺嫡的主要目标。

八贤王这个称号,对他来说是社交面具,却也是极大的束缚。

在夺嫡初期,太子还没有下台的时候,胤祀有几次的发言还是非常让康熙欣慰以及认可的,其一是黄河水灾,康熙在问诸位皇子要办法的时候,八贤王的一套“政治正确”言论。

其二是四阿哥追讨国库欠银最终只要回来三成,且算是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办了不那么好的事情(例如魏东亭之死)时,八贤王主动为胤禛说话,说如果罚了胤禛,为朝廷尽心办事的人可能会寒心。

电视剧的弹幕上不时有调侃八贤王“贤的是时候”,这种康熙听了也点头的时候,才真的叫“贤的是时候”。

八阿哥这几次令人赞赏的表现中,通常都有一个差生对照组在一旁给他做衬托,那就是太子。

在第一个场景中,太子支支吾吾,说了一堆没用的废话,在第二个场景中,太子这个自己“欠银不还、破坏规矩、私自替皇帝做主说大臣们这钱别还了”的人,大言不惭说,老四做错了。

两相对比之下,八贤王有多“贤”,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八阿哥有多么想在父亲面前压太子一头,也十分显而易见了。

按照惯例,皇帝每次都是先问的太子,太子的回答几乎就没有让他满意过,于是他就会转向其他皇子,希望得到诚心如意的回答。

在这个时候,八阿哥总能十分体贴地察觉到父亲的不悦,然后用自己的圆融和话术,轻飘飘地以一句“在儿臣看来”,开始他的贤者时间。

他的回答也确实能让康熙相对满意。

但也只是相对满意。

因为八阿哥永远是要在康熙面前发表观点和评价的时候压太子一头,博父亲的欢心,这是嘴上功夫。

但四阿哥不同,在皇帝面前,他也许嘴上没有八阿哥那么舌灿莲花,但他的手上功夫是八阿哥学不来,也不敢学的。

这一点观众清楚,康熙自然也清楚。

其实人一旦做了一些事情,被打上了一个标签,并且享受到了这个标签带来的红利之后,是很难自己把标签摘掉的,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去迎合自己身上的这个标签。

胤祀的“八贤王”标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我们不知道他的本性到底应该如何去形容,但一定不是“贤”。

也许,当年轻的胤祀做了一些好的事情,被人称赞为“贤”之后,他发现八贤王这个标签打在自己的身上,好像也不错,于是笑纳,于是延续,于是保持人设。

所以他不会做胤禛所做的事情,他的人设,是从内而外的贤,是对君贤,对兄弟贤,对臣子也贤。

所以得罪百官的事情,他绝对不做,不然他可能就会和胤禛一样,被称作“冷面八贤王”。

胤祀摇了摇头,这个称呼不好,夺嫡的话,不够有竞争力。

但其实他没有想明白一点,他要夺嫡,最需要讨好的不是百官,而是自己的父亲康熙,是那个能一句话就决定到底谁接班的现任皇帝。

康熙在第一次废掉太子之后,他当众宣布,要重新选一个太子,然后让群臣上折子举荐。

胤祀觉得自己稳了,因为自己的声望很好,人缘很好,平时当八贤王不是白当的,而且又刚在热河被康熙点名招待外宾,多明显的信号,大家肯定都会选我。

但八阿哥忘记了一件事:康熙是说了让大家一起上折子举荐,但这是选太子,不是选班委,康熙并没有说,谁票数最多,谁就当选。

所以当康熙看到送上来的折子几乎齐刷刷全都在推荐八阿哥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我儿子真优秀,而是:这小子很危险。

八阿哥票数这么高,无非几种可能,要么大臣们在揣测皇帝的心意,认为皇帝会选择八阿哥,所以他们投其所好,推举八阿哥。

要么八阿哥结党,或者说轻一点他在朝臣之中的人缘超级好,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都希望他能当下一任皇帝。

很显然,八阿哥觉得得票多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能让康熙看到“民心所向”。

但站在康熙的视角看,可就不是这样了。

所以康熙临时修改游戏规则,八阿哥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得票多又怎么样?皇帝的金口没说谁的票最多谁就当太子,只说了让大家举荐。

可惜八阿哥汲汲营营在朝臣之中积攒人气,却忘记了这个游戏该怎么玩,是由制定游戏规则的康熙说了算的。

赞(3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31 16:0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9-0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