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最稳行业也扛不住了
本頁主題: 最稳行业也扛不住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鏡花水月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938
威望:3192 點
金錢:115785 USD
貢獻:5000 點
註冊:2023-07-18

最稳行业也扛不住了

  在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2.8万人离世,这使得殡葬业被长期视为市场中最能抵御周期的“永恒赛道”。毕竟无论经济如何波动,人生的终点不会改变。随著《入殓师》《人生大事》等电影热映,“00后入殓师”等话题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殡葬这件事逐渐被大众关注,不再是忌惮提及、闻之色变的事情。

  但是,如今殡葬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8月29日,“殡葬第一股”福寿园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确认了此前的亏损预警,上半年净亏损高达2.6亿元(人民币,下同)。这并非个例,包括福寿园在内的多个上市殡葬企业营收集体下滑。

  在一个“需求”只增不减的行业里,这门看似最稳固的生意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殡葬第一股”陷入亏损

  根据中国民政部发布的《殡葬服务项目分类》,殡葬服务可分为“殡”和“葬”两大部分。“殡”主要涵盖遗体处理(即火化)和殡仪服务。其中,火化服务由政府严格管制并定价,利润空间极小;殡仪馆负责遗体接运、冷藏、骨灰存放等基础服务,其馀小部分个性化项目才能由市场自主定价。

  相比之下,“葬”——为骨灰提供安息之所的服务,则存在更大的商业空间。公益性公墓不以营利为目的,且通常设有户口限制,大多数人会购买由私营企业负责的经营性墓地。

  殡葬公司很难在“殡”的环节赚取利润,它们的“功夫”就选择下在另一个地方,即为逝者打造“豪华房”——高端墓地。

  “豪华房”有多贵?一块小小的墓穴,动辄十万块。财报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福寿园的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就从10.25万元/个上涨至11.95万元/个,2024年这个数字达到约12.12万元/个。

  但这样一门看似“长红”的生意,已经逐渐展露“疲态”。

  福寿园今年中期财报显示,亏的钱以“亿”为单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半年福寿园的收入总额约为6.1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骤减了44.5%,其中大部分亏损源自福寿园的核心业务——墓园服务,其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

  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一个殡葬业的事实——消费端不买帐了。人们开始不买墓地,或者说,不再购买那么昂贵的墓地了。

  从近12万元的“豪华房”,到如今均价6万多元的“刚需房”,福寿园的中期报告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愿意为高端墓葬服务支付高昂溢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

  二、钱包空了,观念变了

  福寿园的业绩滑坡并非个案。龙头企业的困境,正是整个殡葬业生态剧变的一个缩影。

  最直接的原因,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愿意花(或者能够花)在殡葬服务的钱变少了。福寿园在其财报中坦言,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客户的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现今这种曾被视为“刚需”的大额消费开始发生动摇,人们逐渐少买、不买墓地,精简殡葬仪式等等。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逐年攀升,以上海为例,海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民政局还会为节地生态安葬补贴1000元。

  经济考量之外是观念的变化。活著的人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他们在这件事上的花费,而当今社会的人们对“告别”的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相比于一场给活人看的盛大葬礼,与逝者真诚、安静的告别,或是以一种更具个人印记的方式被铭记,或许更为重要。

  三、阵痛里转型,走向人文关怀

  为殡葬市场踩下刹车的,一个是降温的消费者需求,另一个是加强的政策监管。

  “天价墓”、“殡葬暴利”等问题曾多次被社会关注,墓地行业的暴利模式,根基已经被动摇,依赖土地稀缺性来获取高额利润的“类房地产”模式已经能够看到尽头。

  我们在重新思考“告别”的意义。无论是对华丽仪式执念的放弃,还是对逝者生平的纪录,这些变化都在将殡葬的重心从外在的仪式感转移到对一个人、一段关系的珍视与铭记。

  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所表达的,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被世人遗忘。从这一点看,殡葬业的未来或许不再关于如何为逝者“安家”,而是关于如何帮助生者更好地“记忆”。

赞(9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03 11:0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9-03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