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亏”出自信,“烂”得稳定:中国国企为何一直亏损却不让位?
本頁主題: “亏”出自信,“烂”得稳定:中国国企为何一直亏损却不让位?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狂舞的大屌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75
威望:65 點
金錢:553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4-11-19

“亏”出自信,“烂”得稳定:中国国企为何一直亏损却不让位?

在中国,有一种奇怪的企业,它的名字叫“国企”。它的经营状态,常年处于“亏损-补贴-再亏损”的死循环;它的领导层,不需要面对市场竞争,不需要承担经营失败的责任,甚至还能不断晋升。更令人不解的是:哪怕企业烂到极致,账面赤字连年攀升,也没人下台、没人负责、没人换人,依旧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

为什么一个企业不能盈利还不让位?为什么明明能力平庸甚至糟糕透顶,却还能霸着位子不走?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机制之病、权力之腐、体制之荒?

一、“亏损”不是耻辱,是一种资源分配权
在市场经济中,“亏损”代表企业失败、能力不足、被淘汰的边缘。但在国企的世界里,亏损不但不是耻辱,反而成了一种“向上要资源”的理由。

企业亏了,怎么办?——政府拨款补贴;
项目失败了,怎么办?——申请专项财政支持;
资产低效,怎么办?——一纸“战略意义重大”就能摆平审计。

你会发现:越是“经营不善”,越是“资金吃紧”,越能理直气壮地去找上级“要支持、要政策、要预算”。这种“越亏越补”的机制,早已让部分国企从市场主体变成了财政的吸血虫。它们的生存不靠效率、不靠竞争,而靠一纸“国有”之名,成了“国家兜底”的巨型包袱。

二、企业不是用来赚钱的,而是“安置”的工具
很多人以为国企的目标是盈利,但真实情况是——国企早已异化为“干部养老院”、“裙带安置点”、“权力寻租口”。

看看国企高管的构成,你会发现很多岗位并非通过市场招聘,而是“安排”来的。“某书记的儿子”、“某部领导的外甥”、“部队转业的老同事”、“高校退休的关系户”……这些人进了国企后,哪怕毫无经验、能力堪忧,也一样坐上管理岗位,年薪几十万起步,还享有房补、车补、公派出国培训。

他们的使命不是让企业盈利,而是维持稳定——维持这张错综复杂的裙带网不被撕破,维持利益分配的既得格局不被动摇。换人?意味着利益再洗牌;让贤?意味着有人要下岗——这根本不是制度能决定的,而是“利益集团”不允许的。

三、上下勾结:失去市场压力的庇护温床
国企的高层并不怕亏损,因为他们的“绩效考核”从不看利润,而是看“政治正确”、“维稳表现”、“是否听话”。只要不闹事、不出人命、不被舆论抓住把柄,就能稳坐高位。

而那些监管机构本应担起责任,却往往与国企高管形成一种“互相掩护”的默契:你别让媒体曝光太多,我就给你放过审计;你别搞出舆情风波,我就让你继续坐稳铁椅。权力与利益联手,为庸碌者护航,为有能力者设障。

在这种生态里,“劣币驱逐良币”变得常态化——真正想干事的年轻人进了国企,几年后也会被熬成“佛系混子”;敢挑战体制的人被边缘化、打压、调岗;留下的,都是一群混资历、混日子、混关系的。

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共体制的缩影
一个大学生因约炮被学校开除,遭到群嘲;一个企业连续多年亏损,却无人问责、照样提拔。这种制度荒诞的背后,本质就是一句话——“规则只适用于弱者,特权才是体制的本质。”

这不是企业的错,这是制度的错——是中共体制性失能的结果。在这个体制下,责任是虚的,权力才是实的;能力是假的,关系才是真本事;民营企业稍微失误就被“查税”,国企烂到底也有人兜底。

民营企业在风口浪尖,随时可能被查、被封、被整顿;国企却在体制温室中自娱自乐、败光国家财富,依旧稳如磐石。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标,不仅毁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更是扼杀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希望。

五、结语:谁来为亏损负责?谁来为沉没买单?
国企不能盈利,却从未让位;不行,却从未认错。这种“无能力有资源”的畸形存在,本质上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体制性腐败的显现。

一个正常的国家,不应让权力成为庇护伞;一个健康的市场,不应被劣质企业占据;一个公平的社会,不应让失败者继续掌权、把锅甩给下一代。

让那些吃干饭的下台吧!让真正懂市场的人掌舵吧!别再让中国的经济,被一群“不愿让位的庸才”继续拖下水!



赞(7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4 16:5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7-16 22:36